由逼爆急症室到嚴重水浸(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由逼爆急症室到嚴重水浸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特區管治質素屢創新低,政府服務不但沒有與時並進,反而不斷退化,從近日在炎夏的流感爆發,竟可令急症室全面淪陷,以至黃色暴雨竟令局部地區嚴重水浸,而且完全未善用新科技去通報問題,即可知道問題之嚴峻。
常說香港地少人多,然而地少卻仍會有差異,人多則造成問題。一旦發生,即受影響人數會以幾何級數增長,例如早前一日三次黃雨警報,市區只屬黃雨,問題不算嚴重時,新界東如大尾篤以至汀角村,洪水及膝以致多輛汽車在水中死火甚至沖走,然而天文台只得一個黃色暴雨,完全不能反映部份地區問題的嚴重性。
又例如上星期五中午,灣仔北分域街附近爆水管,所有灣仔北車輛不得西行,即無法前往西隧,但政府以至傳媒只是輕描淡寫報道,指該道路不能西行,沒有警告車輛不應駛入,結果放工時間大量車輛照樣駛入灣仔北,困在各條過海車龍中打蛇餅,運輸署有整個下午去派工程車,及早在告士打道等豎立警告標誌,通知改道及封路,即可避免嚴重塞車;然而政府沒有理,傳媒也忽視,視之為簡單一條街的封路;而慣於塞車以及排隊的香港人,還把這些不應該發生的事情,視為「正常」。

視逼爆為正常的常態

這種視「逼爆」為正常的,由道路、隧道以至醫院,已經成為特區的「常態」;近日急症室嚴重逼爆,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要排15小時才可上房,而更多的病人睡在走廊,證明早前政府把急症室收費,由100元升至180元,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對政府的差劣管治,一位威院病人接受記者訪問時,對排8小時仍未能見醫生的結論竟然是:「急症室收費應該加到500!」
這種言論其實極常見,即很多市民面對拒絕投放資源,或把資源用錯地方的政府荒謬施政,竟不是得出政府很差的結論,而是「應該加價」──由隧道、泊車、床位以至急症室都如此;先不說這種做法是否符合公義,是否針對窮人,只需要有中學經濟科的常識,當知道需求沒有彈性(inelastic),即使加價亦無補於事。
比較十年前的數據,老化的香港人口不但上升7.4%,急症室就診人次增加9%,住院人次增加近兩成,但醫院床位卻增加不足1%,即不足300張;床位資源嚴重不足,難道想憑價格叫人不去醫病嗎?以這種需求與供應的關係,即使急症室收費增加至500元,結果也不會有很大分別,因為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加價,只會帶起加風,令所有同類的私營服務跟隨加價,一如泊車位的情況,一方加價,各方跟進,最後所有嘗試以價格來調節需求的做法,一夜間打回原形;簡單地以為「加價」是萬能,可以解決所有供應不足,是極其荒謬的。
政府瘋狂興建連結大陸的大白象工程,卻對本地的基礎民生事業置諸不顧,完全追不上人口的增加,還未計那些非本地居民,以至「醫療旅遊」來港治病,之後以種種原因轉送公營服務的後果;97前港督彭定康口中「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公務員」一去不返,或許個別前線工作人員仍然是最有效率──例如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但高高在上分花紅那些管理人員,以至所有時間心機放在擦中共鞋的局長與官員,則已令香港全面退化,令公共服務一片混亂。
鄧小平曾說:「中國人不是低能的,要相信香港人能把香港管好,要相信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也做得到。」事實就是英國人做得到的,中國人做不到,低能的中國人專門委任更低能的賣港官員,把香港搞到一片黑暗。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