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解密】
【本報訊】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前途談判結果未明,人心惶惶,有能力的人都想過應否移民。本月逝世的匯豐前主席沈弼,在《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後,為數名香港華人富豪向英廷查詢獲英國護照的可能性。英國國家檔案館最新解密文件顯示,沈弼曾於1986年初向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提出,4或5名極富有香港華商(4 or 5 extremely wealthy Hong Kong Chinese)希望毋須留英而獲得英國國籍。戴卓爾夫人一度認同建議,遭內政部及外交部反對才作罷。
特約記者:林景輝
解密文件未有提及該數名富豪身份。一份由首相府私人秘書鮑威爾(C. D. Powell)撰寫於1986年1月21日的文件顯示,沈弼當日曾與戴卓爾夫人及內政大臣會面,提及有4或5名極富有的華籍香港商人希望獲得英國護照及國民身份,文件形容他們「有廣泛財富,準備在英國大量投資」,聲稱金額達1,500萬英鎊。
盼可留港毋須居英
沈弼表示明白內政大臣只能在該些人準備住在英國才可行使酌情權,賦予他們英國國籍,但他們需要繼續留港處理生意。如只因「技術問題」而未能令富商留英,會令英國失去大量外資投入,實屬荒謬。
內政大臣1986年3月回覆稱,難以將英國國民身份當成禮物或榮譽,亦會被批評對毋須居英的富豪提供特權,對符合要求的窮人卻不予批准,舉例指過千居港印度人處境更不受保障。惟戴卓爾夫人直指理據非常薄弱(a very weak argument)及欠缺想像力(unimaginative),認為英國政府投放相當力量,游說富豪對香港未來有信心,留在殖民地繼續投資,而內政部要求他們只能離開香港才能獲英國國籍,是與上述行為相違背,會打擊香港未來信心及喪失相當投資機會,直言相關政策不合理。
戴卓爾夫人並提出,可否容許富豪居英6個月及在英國買樓便可,要求內政部與外交部再考慮。惟外交部反對,指上述行為形同向部份富豪販賣英國國籍;又引述時任港督尤德,直言當時香港對國籍事宜極度敏感,難以評估當地反應,建議延至數星期後才決定。
內政部外交部反對
內政大臣及外交大臣4月底與戴卓爾夫人會面時一同反對建議,但戴卓爾夫人仍堅持立場。直至6月底,內政部重申獲取英國國籍的人需與英國有個人聯繫,相反如向富豪發出英國護照,是會被視為他們對未來不確定性而提供避難所(offering a refuge)。
尤德亦明確指英國不會為少數族裔提供英國國籍,如對富豪有別,事件亦難以保持秘密,政治上難以接受,因港人會認為個人財富較個人能力或對少數族裔的道德責任,更能獲取英國國籍;亦難只給予華人,不少印度裔商人亦會提出同樣要求,最後只會引起更多爭議。戴卓爾夫人終接受兩部門建議,就此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