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閃令令 - 鄧達智

旅遊閃令令 - 鄧達智

都是書展,每年這上下鋪天蓋地。同樣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曾經香港一枝獨秀經濟奇葩,筆者老本行時裝設計相關「香港時裝週」剛剛舉行過,如錦衣夜行,靜悄悄發生於無人聞問!
佔自己人生起碼三分一,難得「旅遊」作為2017書展主題。倒期待貿易發展局請些什麼旅遊達人來演繹?媒體銷俏的旅遊家,大不了徘徊在旅遊出版界一枝獨秀閃令令旅遊書系列、甚至更低的水平。
書架上拒絕半本閃令令,表示自己旅遊歷程、經驗、品味高人一等?同伴出門旅行次數與經驗皆非一般人可望項背,他的書架卻不缺閃令令。曾亦戴上有色眼鏡,用這標準評估……弊家溜!難道自己揀錯了?書架上,行李喼內不乏閃令令的人怎可能與我共遊?
少年時代首本、珍藏至今旅遊書籍:台灣費禮著《穹蒼下》,皇冠出版。當年得到陳紀瀅、桂文亞、薇薇夫人、丹扉……等健筆撰寫書評,擁數量頗豐水準極高圖片。當年旅遊業及交通網絡發達程度與今天無可比擬,行蹤包括歐美及香港眾多迷人及獨特景點,潤色以優雅文字道,難能可貴。
自小對地圖着迷,跟着地圖上路線地名奔馳,沈醉異國風情的幻想與實際、那時相距並不遙遠;摩洛哥百分之九十五人口仍穿風中飛揚長袍,藏人藏在羊毛襖袍,除極少數絕大部分巴勒斯坦人仍穿戴傳統袍褂,湘西苗族平常日子滿身繡花與銀器……等等風景,都曾深深享受、感受過。那些年,旅途上人、事、物絕大部分仍然原裝、Organic。
閃令令旅遊書籍的低水平並非書籍內容、撰寫人水平,而是世途。拒絕旅遊景點主題公園化,保持生態環境人、事、物依舊幾乎絕跡。閃令令不過按照今時今人的生活方式、思維程度提供吃喝玩樂與掃貨的方便。
按照Alain de Botton《The Art of Travel》、舒國治《臺灣重遊》、張信剛《大中東行紀 》、也斯《布拉格的明信片》、Orhan Pamuk《Istanbul》……等等著作的感性字裏行間出門旅行者如此鳳毛麟角。
閃令令不過提供今人可以接受的快、靚、正,予本來便時間短促的旅程物盡其用,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