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寧:勿對減電費有不切實際期望

霍建寧:勿對減電費有不切實際期望

【本報訊】剛於4月與政府簽訂新《管制計劃協議》的港燈,昨公佈中期業績,主席霍建寧特別於報告書中明言,雖然在新協議下,港燈准許回報率下降至8%,但希望市民不要對電費調整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形容集團成本面臨沉重壓力。

指港燈供應潔淨電成本高

霍建寧稱在新協議下,理解社會人士期望可享用更便宜的電力,但由於業務極受燃料成本和營運開支等多項因素影響,期望市民不要對電費調整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霍指出,尤其港燈未來大幅增加使用天然氣以供應更加潔淨電力,僅此一項便會對電費構成沉重壓力,故短、中期首要任務是減輕有關壓力;他又指,新協議可令港燈全力推行其投資計劃,包括興建新燃氣發電機組及其他輔助基建設施。
事實上,政府今年4月落實與兩電簽訂新《管制計劃協議》,將准許回報率由以往9.99%下調至8%,協議年期延長至15年,指預計電費有望下調5%,惟兩電並未公開承諾減電費。當時港燈董事總經理尹志田已明言,調整准許利潤回報率只是影響電費的因素之一,燃料價格急升、天氣及季節等因素亦有影響,故難預測2019年的電費水平。
另港燈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燃料賬結餘較去年底時的40.88億元,減少5.26億元,至35.62億元,為2014年來首次錄得跌幅。去年港燈曾宣佈今年為所有客戶提供每度電17.9仙的燃料費特別回扣,令淨電費減17.2%,惟主要又是靠過去多收客戶的燃料費來抵銷基本電費加幅,遭質疑玩數字遊戲。
港燈今年上半年純利按年跌8.9%,至10.03億元,中期每合併單位分派19.92仙,按年不變。港燈解釋,上半年天氣較去年溫和,加上2月較去年少一天,故期內售電量按年減少3.6%,即使收入按年持平於53.26億元,但成本略增致溢利下跌。另港燈夥中電合作興建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相關環境影響評估已於上半年展開,預計今年底前可向政府提交報告,一旦獲批,料可2020年啟用。
■記者溫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