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繙譯神器難支援廣東話

日本繙譯神器難支援廣東話

【科技透視】
日本繙譯神器「ili」自5月尾推出網上預訂後,中港台反應熱烈。雖然叫價逾1,500元,但限量發售的1萬部已火速售罄,集資逾1,500萬元。本報記者直闖公司東京總部,找來唯一港人員工回應港人關注的何時推雙向繙譯、廣東話版等四大問題。
亞洲市場推廣及銷售代表彭錦文是公司唯一的香港員工,她指是次預售反應最好的是中、港、台,另外ili亦遠銷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越南等地。

ili亞洲市場推廣代表彭錦文(右)手持繙譯神器與產品經理秋吉真衣交談。

未來擬拓雙向繙譯

ili如此受港人歡迎,首問必提為何沒有推出廣東話版本?彭錦文指,身為港人,固然希望納入廣東話,奈何廣東話無論在發音及結構上,都比普通話複雜。而且一字多義的情況更多,「就連google(語音繙譯)都冇廣東話」。因此,現時公司先開發較簡單的語言,例如與日文相近的韓文,日後再向廣東話發展。
其次,現時ili不論是普轉日、英轉日、日轉英,都只有單向繙譯,被指功能不足以作溝通。彭解釋,技術上可做到雙向,但現時ili用途主要為旅遊,並非用作談話討論。解決旅遊上的需要已經足夠,例如向侍應表達不吃生魚、詢問售貨員呎碼大小。
她強調,未來必朝雙向發展,工程部正研究。然而,到時需另買一部機抑或更新程式,則不得而知,但ili肯定會持續更新,如字眼、口音等,甚至增加韓文或泰文。
第三,ili預售定價為199美元(約1,552港元),不少人認為定價過高。彭錦文指,「有人話平有人話貴」,如果1,500元只用一次,當然有點貴,不過對於經常赴日,尤其中港台旅客一年訪日數次的話,價錢仍算可接受。
第四,口音不夠純正用不到?香港人的普通話通常不夠純正,英文亦可能有「Chinglish」情況。她指,新加坡也有「Singlish」,台灣、中國北方口音亦有不同。所以公司請來不同地方員工,中、港、台、美、加,嘗試解決口音及用字問題。
彭錦文表示6月售出的1萬枝繙譯神器已經開始投產,預計可以如期於10月出貨,目前ili是在日本國內製造,但未來考慮到運輸等問題,有可能改變生產地。

記者:梁偉聰

日本繙譯神器「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