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盤、DQ、枉死。只是數天,香港和內地的新聞不停地觸動香港人的神經。老董賣船務家族生意,筆者沒有太大漣漪;《壹週刊》出售,很大程度上是香港人的事,因為確實陪伴了香港人的成長,也代表了香港傳媒盛衰景氣循環的歷史。現在的鬼國政治「無形長臂」壓下來,經營傳媒確實艱難,前線記者待遇不高,有使命感者才應該考慮進場。《壹週刊》星期一早上公佈賣盤的消息,筆者的無奈傷感,難以用筆墨形容。九十年代初,我認識「壹仔」傳媒工作者及部份管理層,現在他們已分佈在不同的傳媒及公關領域,找到自己的天地。
筆者曾經為理想,九十年代在加拿大多倫多承包多元文化CHIN電台的時段,主理財經及香港時事為主打的電台媒體。「97倒數」是主打,已故地產炒家「神童輝」羅兆輝、壹傳媒創辦人「肥佬」黎智英、「大班」鄭經翰便是頭三位嘉賓。那些年,華人市場在多倫多龐大,加拿大五大銀行及多間證券商也支持一個每日五小時的CHIN中文時段。當時意大利電台老闆和我說,如要繼續把中文電台做下去,我要給他一個銀行保證金,如電台廣告不達標,CHIN總台可隨時扣數,這Line of Credit我可用房子作抵押,但對筆者來說壓力不小。直至97前,筆者無力再撐下去,也算完成歷史任務,返回更有「錢途」的金融對沖事業,全職傳媒人的夢想算是「曾經擁有」。
上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由火葬到骨灰被撒進大海令人憤怒,四名泛民議員被DQ令港人更感無奈。再加上星期一早上《壹週刊》的消息,我心在想,數天內已經歷了很多荒謬的事情,我們可否依然相信,這裏還會有希望?筆者再重看94年1月,23年前在多倫多《精選》雜誌的文章:〈香港,一個獨一無二的地方〉。那時加拿大面對經濟蕭條復蘇期,香港因97問題進入管理層真空期。文章的副題有三:香港機會數不勝數;今日中國、明日香港;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不幸地,差不多四分一個世紀後,香港的司法制度更似內地。至於英雄造時勢那一段,23年前香港製造了無數奇迹,當然不只是金錢上,但到了今天2017,各行各業已變天,too bad, so sad。
現在,「紅旗」壓下,基本上敢於講真話的媒體所餘無幾,紅色資本差不多已撐起整個香港股市。友人對我說:「李生撤資,董生賣盤,肥佬賣壹仔,聰明的你,應該明白香港快溶了。CCTVB可以删去B字,《蘋果日報》和壹傳媒隨着23條立法而再『被賣盤』,不聽話的議員要被清算,強國有13億人民稅收,共產黨要買起整個香港有甚麼難度?」誠哥警覺性最高,明白「唔同黨玩」這大道理。但我可以對你說,香港人有種責任叫堅持,就算環境如何惡劣,必須要減慢當中的崩壞。在「香港味」下降的大時代,如果所有監管機構的頂層也被染紅,投資者辛苦賺來的資產也沒有保障,這便是更多香港人想撤離的一天。
http://www.facebook.com/2047HKMonitor
錢志健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