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這名稱相信不是人人都懂,但在醫院裏,對造口的感覺往往都是一些帶有點負面的東西。特別的手術,帶來身體的改變,偏偏就是越來越多的腸癌病人必要面對的抉擇。雖然可以接受引刀一快的手術,但一說到要在腹部開個洞,讓排泄物流出來,就像要廢了武功一樣,英雄氣慨都會蕩然無存。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病人是無奈地要接受這手術,很多時候,不接受造口手術,就無法徹底治療癌症,亦等如病人可能會受癌症折磨至死。
造口手術已經不是新事物,用造口手術去治療腸臟疾病都差不多有一個世紀歷史。但在中國人的社會,大小二便都是社會的忌諱,勿言勿聽勿視是一般人的共識,這樣就令到一群有造口的病人,被迫要隱沒於社會內。猶幸香港還有一些病人組織可以為他們發聲。一群因手術而要改變一生的病友,走過造口手術後病人面對的種種問題,經歷病患的洗煉,走出來去幫助其他同病的病人,但不是去同病相憐,而是協助他們走出陰霾,這份互助自助的精神,很是值得去表揚和學習。
相對外地,香港對造口人的支援都沒有幾多,造口用品的費用,隨着通脹一年比一年貴,病人往往在手術後因種種原因而失去工作,變相令負擔更大,可以說是有苦自己知。終於,政府提出扶助造口病人的措施,雖然是遲了很多年,定位亦不是幫到所有的造口病人,但也算是個好開始。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在富裕的香港社會裏面,仍然有很多長期病患的病人需要關顧。
逢周一刊出
撰文:仁濟醫院顧問護師彭澤厚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