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魚目混珠 扮開倉賣假貨

實體店魚目混珠 扮開倉賣假貨

【本報訊】近年不少樓上舖、商店及格仔舖等在自設網頁、社交網絡平台,甚至網購等宣稱開倉激減,以優惠價售賣名牌貨品。海關發現部份實體店以冒牌貨充當正貨出售,欺騙消費者。

店員亦需負刑責

海關在今年上半年偵破12宗這類案件,比去年同期的5宗飆升1.4倍,有15人被捕,撿獲14,025件冒牌貨品,比去年同期的2,688件激增4.2倍,總值超過100萬元。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葉慧嬋指出,這類實體店一般以比真貨低三至四成的優惠價吸引消費者,並將部份真貨混入假貨出售,令消費者不易察覺。涉案實體店以旺角和葵涌區為主,部份開設於工廈。
適值暑假,海關提醒搵暑期工的青少年,若有銷售工作以短期或時薪計算,而對店舖出售的貨品真偽存疑,就不宜應聘及向海關舉報,一旦店舖證實售賣冒牌貨,店員亦需負刑事責任,「除非店員證明已盡力求證店舖出售嘅貨品係真貨,又或店主向佢訛稱係真貨,令店員信以為真」。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