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法國總統馬克龍跟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並肩在法國國慶日閱兵實在有趣,也感到不到40歲的馬克龍政治觸覺敏銳,深懂「攝位」擴大法國影響力之道。
法、美是世上最早建立的兩個共和國,歷史淵源甚深。當年美國十三州移民反抗英帝國管治追求獨立,可他們缺乏軍事訓練及裝備,又被強大的英國海軍封鎖,形勢非常不利。幸得法國全力支持,最終戰勝英軍建立史上首個共和國。
一百年前一次世界大戰進入膠着狀態,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要盟友俄羅斯因為內部不穩(後來爆發革命停戰)而失去援手,形勢危急,正好美國加入,帶來源源不絕的人力財力,否則能否戰勝德國也是個大疑問。今次特朗普到法國出席閱兵正好趕上美軍參與一戰100周年紀念。
馬克龍伸出友誼之手
二戰以後法、美關係變得複雜多變,恩怨糾纏。戴高樂當法國總統的十年間全力走第三道路及在東西方冷戰間保持中立,退出北約的指揮架構,以示法國不是美國的附屬,令兩國變得疏遠。其間戴高樂大力阻止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歐盟前身),怕的正是英國成為美國左右歐洲的「木馬」(Trojan Horse)。直到戴高樂過世後法美雙方關係才逐步解凍。
03年美國總統小布殊在證據不確切下想向伊拉克動手,但以法國為首的歐盟國家不贊成美國把戰爭從阿富汗燒到伊拉克,也不認為薩達姆跟911有關,堅決不肯參與組織聯軍或通過聯合國出兵決議,最終美國只能組成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志願聯軍),名不正言不順的對伊拉克發動攻擊。當時不少共和黨國會議員對法國的杯葛大為不滿,批評法國總統希拉克不夠朋友,還有議員發動把餐廳的薯條由French Fries改名為Freedom Fries。
現在美國換上在外交上毫無章法的特朗普,他一連串舉動包括教訓北約成員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跟強權國家修好……都令美國跟傳統盟友產生隔膜,在國際社會則處於前所未見的疏離與孤立。這時馬克龍向他伸出友誼之手,邀情他出席法國國慶閱兵,讓特朗普得到一些較好、較statesman like的報道及形象。愛恨分明的特朗普肯定記在心中,把馬克龍視為好友(也許跟習近平一樣),對加強美法關係有重大好處。
馬克龍此刻出手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友英國、德國都不能發揮原本的橋樑作用。英國脫歐後政治危機不斷發酵,大大削弱保守黨政府的權威及合法性,未來英國單是應付這場自編自導的危機已耗盡政府、政治精英的心力,根本無能力再做美國的Junior Partner或再擔任美國影響歐盟的橋頭堡。
德國本是美國在歐洲大陸的忠實盟友,但特朗普跟德國鐵娘子默克爾之間只有火花沒有默契,再加上德國表明倚靠美國的日子已過去,未來兩國關係只會走下坡。馬克龍在此時乘虛而入,爭取特朗普的友誼,強化美法關係自然事半功倍。若果進展順利,馬克龍大有可能大大提升法國在歐洲、國際的位置。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