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空椅及其他 - 李怡

世道人生:
空椅及其他 - 李怡

劉曉波曾給摯愛的妻子劉霞寫過這樣的句子:「即使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
劉曉波被碾成粉末了,劉霞豈會不想擁抱那灰燼?但殘酷無道的政權就是連灰燼也不讓他所愛的人留下。於是,一場「被葬禮」,兄長「被說明」,劉霞「被同意」,把劉曉波所有的痕跡都要抹得乾乾淨淨,又謊說這是「習俗」。一個年輕朋友寫了一首詩,最後兩段是:
「沈默是習俗/囚獄是習俗/死亡是習俗/海葬是習俗/吃人是源遠流長的習俗/只有尊嚴是頃刻的選擇」「今夜的人類都不言語/啞言於你渺小的偉大/你沒有墳墓/但你何需墳墓/在死亡面前/你的自由比海還深」

在極權統治的土地上,他應該不會有墳墓了。大陸網頁有人留言說:「總要有人為他的離去做點甚麼:讓我來為他設計一個墓碑,不需要任何文字,甚至他的名字;只需要在他的墓前放一張空的椅子。也許他連最後墓地的權利也被剝奪,那我們每年的7月13日,就在自己的家門前放一把空椅,以示悼念!」又說:「替我把這個建議轉給每一位有良心的中國人,讓他們每年的7月13日家門前放一把空椅,成為一個節日,就像端午節吃粽子那樣。」
好建議!但不要只轉給「有良心的中國人」,應該轉給全世界所有的有心人,甚至不那麼有心的人,讓人人知道世界上有7.13「空椅」這個節日,為了紀念一個用最溫和的方式為13億無權者爭取應有權利而犧牲的人。空椅,就代表他,不會再有別的含義。

劉曉波國際代表律師Jared Genser上周五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世界絕不能忘了劉曉波及他為何而戰;呼籲世界各地愛好自由的國家,將中國駐地使館前的街道改名為「劉曉波廣場」,就從美國開始。
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正準備在德國鑄造一座劉曉波塑像,並推動命名劉曉波路,安放在德國某個城市的公共區域。
這些事情能否落實還是未知數,但香港就有一條現成的「曉波徑」,前天有朋友傳來一張「曉波徑」的照片,它鄰近清水灣的相思灣路。相思灣與曉波徑連接,象徵他二人刻骨銘心的愛情。這裡離市區不遠,香港有心人不妨前去寄託我們的哀思。

但時間會把人們的哀思沖洗,淡化,遠去,以至消失。國際社會在劉曉波去世消息公佈後,有一些反應,但之前,尤其在20國峯會上,對中共是姑息的。因此,我在劉曉波去世當天看到大陸網頁有人貼出「這個世界根本配不上一個美麗如你的人」,我感觸得忍不住流淚。後來查到這句附有英文「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的句子,出自歌手Don McLean向畫家梵谷致敬的歌《Vincent》。今天用到劉曉波身上是多麼適合:中國配不上他,香港配不上,世界也配不上。

政治,一天都太短,社會的關注又轉到4個議員被DQ的事情上了。其實,這兩件事不僅是相關的,而且根本就是同一件事。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