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空窗期推23條 67%大學生抗爭

倘空窗期推23條 67%大學生抗爭

【浸大調查】
【本報訊】浸大傳理學院去年底在兩名青政立法會前議員游蕙禎及梁頌恆被取消資格後進行調查,發現政府若在議員被DQ後的「空窗期」推動23條,六成七大學生會參與不同程度的抗爭,其中12%更表明會參與激進抗爭行動。

19.7%願參與公民抗命

浸大傳理學院媒體及社會傳播課程研究計劃「我們的時代」在去年11月18至21日,即游蕙禎及梁頌恆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後,在本港8間大學以問卷隨機訪問474名大學生,發現89%大學生反對政府為23條立法。
在政治行動參與度方面,調查發現若政府在DQ議員後的「空窗期」推動23條,六成七受訪者稱會以不同方式抗爭,其中約40%大學生稱會參與和平示威遊行,19.7%稱願參與有法律風險的公民抗命行動,包括非法集會和佔領行動等,12%表示會參與更激進的抗爭行動,更有10.5%表示若抗爭行動遇到警方武力攻擊,會以武力反抗。
研究團隊亦比較了不同動機對不同抗爭行動的影響,如受訪者越認為「維護《基本法》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地位」是追求民主的動機,越不傾向參與激進行動;反之,大學生若感受到政府行動是對香港人的打壓,及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越缺乏信心,行動則趨向激進。
團隊指外界普遍認為政府提出司法覆核DQ議員是打壓反對聲音,人大釋法亦對香港一國兩制帶來衝擊,相信若政府在「空窗期」推動爭議性法案或會帶來新一輪激烈抗爭。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