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反共子投共 - 左丁山

父反共子投共 - 左丁山

已故船王董浩雲生於1912年,本是打工仔一名,但勤於公餘進修,通英法日三國文字,做事勤奮,1936年在天津打工時有幸娶了當時航運大亨顧宗瑞的女兒,接管航運生意更憑個人才能,青出於藍,成為中國航運領袖人物,成名比包玉剛更早。1940年便成立「中國航運」,1949年國民政府敗走大陸,退守台灣之時,24萬箱北平故宮的歷代國寶及珍貴文物,便是由董氏的輪船運往台灣的,中國航運及後來的金山輪船、東方海外的標誌便是梅花旗,梅花就是中華民國的國花。給中遠海航收購後東方海外的梅花旗標誌大概會給新設計取代吧!
董浩雲生前與蔣介石關係密切,四女董小平嫁與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之子彭蔭剛,其人的政治觀點可說一生反共。諷刺的是,造物弄人,他於1982年身故後,1985年東方海外陷於破產邊緣,當時市場傳聞,董建華曾向台灣方面懇求援手,但蔣經國因種種原因,不願出手,於是北京有機可乘,透過霍英東向東方海外注資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令渣打銀行組織的債務重組工程得以成功,從此董家與台灣恩情斷絕,投向北京懷抱,憑董浩雲董建華父子多年與美國航運界商界打下的關係,聽聞在中美關係的推進上,屢立功勞,特別是江澤民上台後,為克服六四後遺症,與美國重新建立關係秩序,董建華正是無功也有勞,於是埋下中央欽點他為回歸後第一任特首的伏線,本來在香港沒有甚麼公職的董建華在彭定康出任港督後,突然加入行政局,便是中央的一步重要棋子。明乎此,便知道1997年香港第一屆特首選舉,李福善、楊鐵樑、吳光正三人出來與董建華角逐,根本上是大戲一場。
1985年的東方海外債務重整對香港的影響深遠,至今未除。董建華是一生謹慎的守業人,為了拯救父業到處奔跑,最後接受紅色資金救亡,從此走上了從政路線,對北京言聽計從,給捧上枱成為第一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但領導不得其法,亦無運氣,首遇金融風暴,繼碰上沙士疫情,強行為23條立法不成,卒借「腳痛」而下台,但隨即部署梁振英為「復辟」棋子,趁江下習上之便,趁機推倒本受欽點的唐英年成為特首,今年趁梁振英因「家事」不連任,親自遊說林鄭月娥出選任特首。可以這樣說,25年來董建華在香港的政治影響,既深且廣,延續至今,香港市民拿他沒辦法,林鄭月娥可說是他的mentee,很難完全拒絕他的意見。80歲的老人在中國政壇,早已退下來,沒甚麼發言權,想不到董先生在香港還要指指點點,怪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