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風月書 - 沈西城

近世風月書 - 沈西城

拙著《風月留痕》序有這麼一段話——「清人余澹心寫有《板橋雜記》,專事描繪秦淮風月,鶯歌燕舞,旖旎纏綿,一百年來,人人爭相傳誦,乃成清朝民國一代盛事。」如今說余懷的《板橋雜記》,識者不多,惟要尋昔日風月,此書是寶典,不得不讀。手邊存孤本,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印刊,廣及山東、東北,其中有奉天「大東書局」,當係東北事變之後付梓,距今有八十年矣。孤本為上海小友李劼白本月贈,紙已發黃,書多眉批,解人仔細讀過。我七二年赴東京習日語前,略看過一遍,四十年後重讀,感慨益多。余懷明末清初學人,依戀前朝,輒思反清復明未果,隱居吳門,讀書著述遣懷,《板橋雜記》記秦淮舊事,為余懷力作,序云「一代之興衰,千秋之感慨所繫;而非徒狹邪之是述,豔冶之是傳也!」書分三卷:雅游、麗品、軼事,文筆精簡,描畫入微,淡淡數語,已足傳意。其友尤侗嘆曰「南部煙花,宛然在目,見者靡不艷之,然未及百年,美人黃土矣!回首夢華,可勝慨哉?」自來狹邪之事,必如是,傷感亦徒然。
清代離咱們遠,扯近一點,說民國吧!上海十里洋場,冶遊天堂,要明白之、瞭解之,惟有書中尋,此中佳作,當為陳定山先生所著《春申舊聞》。十五歲之齡,在父親書房中遇到此書,偷偷翻看,我父開明,不獨未加斥責,還鼓勵我看,說要明白上海,定公大作勝過歷史課本多多矣。定公浙江錢塘人,生於上海,父天虛我生,既係作家亦係實業家,「無敵」牌牙粉通行全國,富甲一方。定公聰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而醉心寫作。《春申舊聞》寫上海事跡,歷史、文化、歡場兼具,記問精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本有謁見定公的機會,可惜因事未得一晤,《大成》社長沈葦窗乃定公知交,曾與我言「論寫掌故,民國迄今,無人能及定公。」我舉以包天笑、高拜石、高伯雨,葦窗兄微微一笑:「阿拉不講別人,只說定公。」此言非虛,看過《春申舊聞》的朋友,必有同感,文字之精,學問之富,可謂「兩腳書櫥」,蝶老稱「定公文字帶仙靈之氣」,的是確評。這裏不妨欣賞一下定公的文筆,在〈卡爾登艷舞〉一文,這樣描述——「垂幕啟時,一崑崙女躍出,全身似漆,致致有光,豐隆之點,僅貼以金葉,而墳起窪溝,凸凹舉現。樂隊奏為蠻鄉之曲,女則自臺而下,盤旋舞場,留連客座,粲齒一笑,目若流星,紅唇軟吻,着人朵頤嘖然有聲。肌膚之膩,徐志摩之稱為『濃得化不開』,畢倚虹謂之『要死』。」直如電影,一景接一景,用句艷美不失典雅,後學不能及。大陸變色前,定公赴台,臨行告眾友「共產黨一來,上海住弗落去。」力勸摯友崑曲名伶俞振飛離滬不果,頓足曰:「振飛一定後悔。」果如其言。定公好客,葦窗兄說:「到台灣拜候他,必留飯,三人(連定公妻十雲在內)共桌,菜餚八碟,而碟碟色香味俱全。」海派作風,至老不改。
繼定公者,非有一面緣的朱子家(金雄白)莫屬,所作《春江花月痕》,台灣書局為求銷路標以「嫖經」之名,實係對朱氏大大不敬。朱子家自序云——「章台折柳,嫖賭吃喝,浪蕩逍遙,過去半生,自覺頗不寂寞。數十年跌宕歡場,曾享過無窮艷福;半輩子青樓一夢,祇賸得滿腹嫖經。」雖云嫖經,實是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風月史,既是旖旎春光,亦係殘酷地獄。跟定公不同,朱子家對下級妓女充滿同情,文筆不逮定公,憐惜紅粉之心則遠勝。書中最終回,題為〈月媚花嬌懷往跡 煙消雲散惜流風〉,正合余懷所說「美人塵土,盛哀感慨,豈復有過此者乎?」浪蕩歡場,必是:與妹燈下逢,到頭一場空。余舉三書,既緬風月之盛,亦涵哀憐之情!
附記:向劉曉波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