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主打自家種蔬菜香草 夫婦檔煮全素私房菜

【飲食籽】主打自家種蔬菜香草 夫婦檔煮全素私房菜

【飲食籽:識飲惜食】
近年我們每聽到食物安全的問題總是坐立難安,經過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內地的地溝油和假雞蛋,我們雖然覺得荒唐,卻鮮少主動追查食物的生產過程。美國有些廚師看不過眼,自2012年開始推動「Farm to Table」運動,親自生產並烹調,好將最安全和新鮮的食物帶到餐桌。兩年前,大埔一對夫婦嘗試效法,他們自設農地種植香草和蔬菜,以全素私房菜接待村民和朋友。

千里迢迢走入大埔林村,穿過郊區獨有的田地和樹洞,我終於看見一間藍色小屋。屋外沒有門牌和門鐘,若要一探究竟只能敲打木門,靜待主人家開門。大門甫一打開,只見一個小男孩裸着上身,邊笑邊頂着可愛的小肚腩來迎接我。換着別家,媽媽早抱走小孩,要他穿回衣服。然而女主人何比只是靜靜站在兒子身後,任由他半裸着的四處走動。
他們的小屋分成兩邊,一邊歸賣小飾品的A Beautiful Store,另一邊屬於陳家的Sage Farmily。「Sage是香草,也是我兒子陳世(世世)的英文名字。」何比微笑道。她和丈夫Sunny在文化蒲點富德樓相遇,他們經歷過反高鐵運動,亦曾為新界東北抗爭,目睹政府不斷打壓本地農業,他們早和別人走上不同的道路。早於五年前,他們已合作舉辦「好好地體驗」活動,在天台種有機菜,嘗試實行「Farm to Table」。活動結束後,他們偶有幻想開一間農家餐廳,卻都是流於空談,直至兒子出生。「世世算是這裏的推動者,因為沒有他,就沒有Sage Farmily。」何比緩緩道出兩年前的故事。

為了爭取和兒子世世共處的時間,Sunny和何比毅然辭去正職,走入大埔開設Sage Farmily。

食材用到盡 運用創意減少廚餘

當年她來到林村採訪,意外地愛上這處幽靜之景。一星期後,她帶着兒子和丈夫來訪,機緣巧合認識到A Beautiful Store的店長,毅然決定要在這裏住下來。「我們不想只顧打工賺錢,失去和兒子共處的時光。」她說。和很多父母一樣,他們只想着留給孩子最好的。只是他們覺得最好的不是一堆興趣班和證書,而是一處給田野包圍的小屋,和親自照顧孩子的父母。一個多月後,二人放棄所有正職,義無反顧地搬進林村,順勢開設Sage Farmily。取名為Farmily,意在結合Farm和Family,代表農耕和家庭生活已經分不開。他們自設農地,種植時令的蔬菜、香草和食用花。但因為地方有限,蔬菜的供應量不多亦不穩定,因此他們亦會向附近的有機菜園購入蔬菜,輔以小量外國的有機食材,烹調全素私房菜。「平日用餐時,餐廳鮮用蔬菜來當主食,多拌以醬汁或只是用作陪襯。」Sunny解釋,他們推出全素的私房菜,是希望顛覆這種設定,好讓朋友吃到蔬菜的原汁原味。這裏只用上最新鮮的蔬菜,因此餐牌總是隨季節變動。「夏天瓜果類的蔬菜最當造,因此菜式都以它為主。」Sunny笑說。
餐牌沒有菜式的名字,只是簡單寫上每道菜的食材。每次有人預約私房菜,他們前一天就要開始預備食材。世世偶爾會走入廚房,或瞪大眼睛看爸爸做菜,或嚷肚餓要媽媽餵吃飯。Sunny和何比已見怪不怪抱他上木枱,若世世心情好,他們還會請他幫忙裝飾菜式。主菜是清新的鹽滷豆腐和南瓜餃子。鹽滷做的豆腐比較粗糙,因此Sunny選擇打爛豆腐,再混和紫菜翻蒸,伴以樹記的烤腐皮,簡單一道豆腐菜,卻巧妙用上鹹香爽脆的佐料,更突出其淡淡的豆香。南瓜餃子算是菜單中最有趣的菜式。碟底鋪上南瓜蓉,再放上以茄子作餡的餃子。這道菜看似簡單,卻用上不少意料不及的食材。餃子上撒的是用乾絲瓜皮和南瓜籽做成的佐料;旁邊插着的脆片則是用茶樹菇和昆布等湯渣,混合亞麻籽風乾製成。比起以全素私房菜來推動健康、環保的飲食習慣,Sunny卻選擇身體力行,把所有食材用到盡,用創意來減少廚餘。甜品仍然離不開蔬菜,剛煮好的黑豆豆漿加入蕨粉和木薯粉,伴以用黑糖蜜煮成的冬菇,吃完只覺意猶未盡。

簡單生活有錢剩 不用購物慰藉心靈

Sage Farmily營運兩年,Sunny偶爾會覺得沮喪。隨着農地越來越少,本地生產的蔬菜也越見罕有。即使他們自設農地,但供應量仍持續不穩;即使從其他菜園購入蔬菜,價格也偏貴,這盤生意根本不賺錢,更不要說對外推廣「Farm to Table」的概念了。「誰不想100%用本地食材,但我們發覺根本不可行。」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不再生產鹽糖,就連醬油廠也開始北移,更別說牛奶芝士等乳製品。現在,他們只視Sage Farmily為一處烏托邦,實現他們想做的事。比起倡議者,他們更樂於擔當行動者的角色。
目前一星期大概有三場私房菜,每次只能接待十數名食客,我卻好奇他們真的能靠此為生嗎?「其實搬來林村後,我反而儲到錢。」何比笑稱,以往每到出糧,打工仔總覺得要買些甚麼回饋自己。然而捨棄正職後,享受如此簡單的生活,反不用靠瘋狂購物來支撐心靈。「我們很幸福,家裏人不等我們養,這些收入也尚夠我們繼續營運吧。」Sunny一臉滿足的說,8月他們還會減少私房菜的場次至一星期兩場,「因為世世要上學了,我們也要為此好好準備。」旁邊的世世吃吃地笑着,彷彿為父母而感到驕傲。

南瓜餃子,餡料用上以梅酒和味噌煮過的茄子,餃皮混入黃薑粉,因此沒用雞蛋也呈黃色。

鹽滷豆腐,吃下去軟綿綿的,似吃軟芝士。

豆腐撒上木魚絲和柚子胡椒再上碟,味道鹹鹹香香,層次豐富。

Sunny用蘋果自製酵母,麵包隱約帶點蘋果香,吃下去微酸,質地偏粗糙。

冬菇豆漿凍,明明沒放雞蛋,吃上去卻似煙韌版的豆腐布甸。

為了實現「Farm to Table」,他們在大埔自設農場,多種植時令的蔬菜和香草。

世世偶爾會走進廚房,和爸媽享受下廚之樂。

店內只有兩、三張桌子,每次最多容納15至20人。

藍色的牆身活像是Sage Farmily的招牌,店外是一片田野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facebook:Sage Farmily

記者:黃映嫚
攝影:劉永發
編輯:馮秀珍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