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的故事 - 林道群

年代的故事 - 林道群

二十年後某天黃昏,窗外夕陽如血,白雲蒼狗,雲波詭譎,百無聊賴,收拾書架,翻檢舊什之間,重讀了戴天先生的《年代的故事》長文。戴天向來文字簡煉,這篇七千字長文,洋洋灑灑,文筆縱橫恣肆,以個人經歷,從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香港,舉重若輕,大處着眼,小處下筆,左右開弓。讀來痛快淋漓,然而在這一句處,我停頓了一下。他說:「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變幻的中國,中國的變幻,無論禍福,既無時或已,又豈是匆匆如過客的香港人,能夠參詳的呢!」
我遂決定重印這本收錄了戴天《年代的故事》的《香港的人和事》。編者是羅孚先生,羅先生已作古,我記憶猶新,二十年前在炮台山,約羅先生出山,主編這本書的前因和過程。
編書羅先生是老手,我要做的只需按他的指示收稿發稿即是。按他的構想,邀請一些能文之士,寫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當然是和香港有關的人和事。所寫的都是真人真事,不作虛構。我記得羅先生一再強調,香港雖然只是一個地方,卻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地方,頗有可以特別一寫的人和事。
這些書都講了,在此不贅。只是有些未寫出來的,值得記下來。全書真人真事,只有作者隱郎用了沒用過的筆名,「隱郎」是張初,原左派《香港商報》總編輯。編書過程中,羅先生移民加州了,原先約好了,金庸改變了主意沒交稿,沈鑒治黃永玉董橋等,一度稿子不來。有一度羅先生有點氣餒,從舊金山來傳真問我,還要不要繼續下去。
幸好小思梁羽生羅忼烈陳耀南胡菊人黃永玉黃苗子唐瓊的都到了,他繼續發功催董橋,說命題董橋寫嚤囉街,還說董先生不寫將是他自己的損失。可惜董先生那時剛上班《蘋果》,來信說合約所限不便違約云云。寄來了一篇寫於一九六七年夏天的舊作《那個晚上》。
二十年了,我仍然記得羅孚等待董橋交稿的焦慮,這次重印,特別邀請董先生寫了一篇新作《過客》收入新版,向羅先生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