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響應 校園停售膠樽水

港大響應 校園停售膠樽水

【本報訊】自備水樽餐具,既是環保潮流,也漸次成為型格好習慣,在年輕一代尤其得到認同。港大早前就宣佈,自七月一日開始,校園內的餐廳、飯堂、超市和飲品售賣機,將停止出售膠樽水,成為香港首間「向膠樽水說不」的大學堂,鼓勵逾3萬學生及教職員減少製造浪費,下一步並將考慮推展至膠袋及飯盒,這對於過去一直積極推廣「減膠」的港大師姐彭凱恩來說,自然大感欣慰。

獲連鎖快餐店低調支持

垃圾徵費最快於2019年推行,港大校園的先導性新措施,無疑值得反思和借鏡。根據環保署資料,2015年堆填區有約130噸膠樽,即每天有500萬個膠樽被丟棄,不時獲邀到校園主持環保講座的彭凱恩,直言膠樽飲品在香港每年有數十億元銷售額,環境成本卻沒多少人關注,令她心急如焚。事實上,由推廣撲水地圖到主動出擊,鼓勵活動搞手以飲水機取代派支裝水,雄心勃勃的她,上月底推出「撲水」App2.0。
新版本由她自資開發,除詳列全港逾千個飲水機地點,更加入新功能包括水機路線圖;用家亦可向她報料,如「撲水」地點、建議哪兒加設飲水機等,又附膠水樽對環境影響的資訊,全方位勸勉世人向膠樽水說不。事實上,現時不少連鎖式快餐店,已提供過濾式水機供市民免費飲用。彭直言,撲水地圖獲部份連鎖店低調支持,甚至主動提供水機位置,為何好事也不願「開名」?「咁呢啲餐廳,其實仲用緊好多外賣盒……」怕「搞公關」變「公關危機」。
■記者呂麗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