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國際新聞,上司曾提議我們做一個專題叫「中國病人」,即是深入調查去世界各地尋醫問藥的中國人。我負責做最基礎的勘探,記得當時一張世界地圖,標記不少星星點點:去印度治療肝病,台灣的牙醫和身體檢查,在香港產子,韓國微整形,到泰國做心臟病手術。最顯著的一隻病人大軍還是出國治療癌症,榜上有名是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幾家大型醫院。
題目被一波一波的突發新聞阻斷,還在慢慢做。我倒是真的來了德國海德堡,這裏的醫學院治療癌症水平全球領先,不單是中國人,還有美國人、歐洲其他各國人。當地居民常常抱怨自己看病要等很久,出名並非好事。
這幾天海德堡大學醫院因為劉曉波頻頻登上頭條,我在本地觀察,倒沒有什麼不同景象。畢竟只是說有極小極微弱的可能來。本地報紙登前去瀋陽為劉會診的醫生回來了,他拒絕接受訪問,建議有問題去問聯邦政府。
七月的海德堡這幾日淒風苦雨,在路邊等交通燈的時候,靜靜看小汽車在眼前划過,我心裏恍惚,哪位名揚四海的大醫生,他會剛好駕車開過嗎?看當地報紙說,這位外科醫生,被德國同行選為行業領袖,除了以「金手指」成就無數成功手術外,他還曾是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的醫生。政治狂人幾次飛來南德小城,在大學診所接受治療。醫生當時也為社會輿論質疑,不過他堅持說狂人也是病人。如今,診所候診室多了很多慕名而來的埃及面孔,醫生仍堅持,阿拉伯病人也是病人。
中國病人卻未能成行,我們通過網路看到一場文字直播的死亡過程。醫院半天更新一次的通告上稱他為患者,不斷添加各種醫療症狀,普通讀者雲裏霧裏,不知道那位德國醫生是否也在看,是否通過翻譯關注病逝發展?這一切在他意料之中嗎?他是否惋惜,是否憤怒,還是他早已看多大人物生死,心中已無波瀾。
身為寫作者,如果有心寫好一篇報導、一個故事,最後無論何種原因文不隨人意,都會有甩不去的自責與懊悔;主任醫師的責任感恐怕只高不低,幾天前他想要盡力一試的病人說沒也就沒了。中國病人的故事如此這般急轉直下,最令人心傷的就是這樣見死而救不到的無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