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麗賢 攝影:張育嘉 黃文邦 剪接:魏利民
早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兒童志願調查」發現,小五、六學生「估計父母想自己從事的職業」,三甲為醫生(12.2%)、律師(6.9%)、老師(4.8%);不過問到他們自己心儀的志願,三甲卻是明星(10.7%)、運動員(7.8%)及遊戲設計師(7.5%)。現代小朋友人仔細細,卻深明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更會向大人掩藏心底願望,實在令人惋惜。其實父母若肯深入了解,也許發現孩子們的志願亦有其出路。今次我們找來遊戲設計公司創辦人彭子傑 (Gabriel) 和女子電競職業戰隊PandaCute,跟小朋友來一個「你問我答」,釋除家長心中疑慮!
問題1:你們平時要做甚麼?
Gabriel:我既是遊戲設計師,亦都會兼顧遊戲開發等等。每一日除了設計遊戲之外,還要試玩不同遊戲,要了解很多遊戲的玩法,仲要知道背後原因,以及如何令人覺得更加好玩。
PandaCute:電子競技可以視為一個團隊運動,依靠電子產品和遊戲去進行的競技活動。
每天早上十時至晚上七時,我們會規律地操練作戰技巧和團體默契,務求將遊戲的排位分數打到更高目標,之後參加賽事。除此,我們也會在網上直播打機和粉絲互動,即是「實況主持」。
問題2:你覺得最有滿足感是做甚麼?
Gabriel:做遊戲設計師最開心的當然是其他人喜歡你的遊戲。他們玩的時候覺得好有趣;或者覺得很難玩;甚至過程會被故事感動到落淚,都讓我很滿足。
PandaCute:將自己的興趣變成職業,然後全心全力去做,最後做出成績,便會得到最大滿足感。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打機可以變成職業,到慢慢取得賽事獎項,成為冠軍隊伍,便是對大家的證明。
問題3:入行要有甚麼準備?
Gabriel:最重要都是讀好書,因為做遊戲設計師其實要學習好多知識,包括寫程式。而且在創作過程,很多類型的知識例如歷史、數學,都需要運用。
PandaCute:小朋友首先要兼顧好學業,分配好時間,然後可以多點進行遊戲練習。之後參加一些本地比賽,賺取經驗和滿足感,同時凸顯實力,讓電競公司發掘成為職業選手。
問題4:可否幫我說服爸爸媽媽?
Gabriel:遊戲行業其實已經比電影業的市值規模更加大,未來各地政府都會培育和發展遊戲業,前境十分理想。加上當中涉及的專業技術例如寫程式和人工智能等,在其他行業一樣重要。
PandaCute:爸爸媽媽其實不用擔心,香港電子競技已走過了摸索期,漸漸得到許多注意,甚至走出國際舞台,可以說是機遇處處。只要小朋友兼顧到自己的事,又從遊戲競賽找到人生目標,可以放心讓他們去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