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三個星期前,在校友飯局之中,大家討論一宗報紙消息,就是市場盛傳東方海外(316)出售予中遠海控(1919)。當時席中有一位校友退休前是東方海外高層,他斷言董建華家族不會出售祖業,董家第三代已部署在公司接班,兩位董公子是很踏實的有為人物。
七月九日星期日,東方海外公告,獲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的中遠海運集團聯同上海上港集團以每股現金要約價(Cash offer)78.67港元全面收購,總值492.31億港元。按此價計算,董建華家族可套現338.24億港元,交易完成後,中遠海控佔東方海外90.1%,上港佔9.9%,為維持東方海外的上市地位,中遠海控預料會向公眾配售舊股或發售新股來攤薄自己的公比,讓公眾持股量達到最低25%的要求。
據證券界人士分析,中遠海控須借錢收購東方海外及承受後者的債務。資產負債比率偏高,看來發行新股集資以降低借貸比率在所難免。傳聞未見報之前嘅六月初,東方海外股價在40元上下浮沉,現在收購價高達78.67元,小股東可謂大賺特賺,笑逐顏開矣,宜趁高價出售。
收購的消息公佈後,我們取笑東方海外那位退休校友一片「愚忠」,堅信董先生不會出賣祖業。事實上,世界上每一間公司都有一個價錢,航運業歷經風風雨雨,東方海外以高價出售,頗合乎經濟原則。上述校友在董浩雲年代已加入金山輪船,後轉同系的上市公司東方海外,自不然對公司很有感情。說起來,1960年代中後期,新亞書院會財系有一科必修科──成本會計,由兼職講師沈春祺先生任教,左丁山也有修讀,一讀便知辛苦,他在星期六下午才有空到農圃道新亞上課,每次留下功課,於是我們往往一個周末就沒有了,考試時,他放下試題便走出課室,似乎有意讓我們翻看書本、筆記,以致低聲討論如何作答。但他的試題非常刁鑽,不懂作答的話,根本無從出貓。
沈先生聽說是董浩雲的稅務顧問,班上成績優異的,都會得到介紹往金山輪船。於是乎,十年之間,新亞及一些崇基畢業生在金山工作的,全盛時期有六七十人,包括一些後來成為董建華的左右手如葉寶揚、張之昌、鄧烱揚、張樹榮、馮傑敏等高層。那年代,金山的薪水不俗,公司代交稅,四季有節賞,人情味異常濃厚,是令其他校友羨慕不已的。不過董浩雲先生似乎擴充船隊過急,1982年身故後,董建華接班,一時應付不了,1985年公司陷於破產,後得渣打銀行救回,中間有霍英東的因素。三十年後,我們知道了那段歷史改變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