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0年10月8日,諾貝爾評審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宣佈,以「在中國為基本人權持久而非暴力的奮鬥」為由,把該年度和平獎頒予劉曉波。此舉令中共暴跳如雷,形容頒獎給劉「是對和平獎的褻瀆」,將怒火向諾貝爾獎所在國挪威發洩外,並進行網絡大封鎖,對支持劉的內地民運、異見人士等採取反制措施,他們不是被拘捕,就是被軟禁、失蹤。
「劉曉波」「和平獎」變敏感詞
諾貝爾和平獎宣佈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直斥劉曉波是中國司法機關制裁的罪犯,形容頒獎給他,「違背了和平獎的宗旨,是對和平獎的褻瀆」。同月10日,新華社發表《俄媒稱諾貝爾和平獎淪為西方政治工具》公開批判劉。其後各大新聞網站均頭版高調轉載《人民網:從達賴到劉曉波獲和平獎說明了甚麼》、《新華網:挪威學者批評諾貝爾委員會居心不良》等文章,批評諾貝爾和平獎。
中方甚至設法阻止國民得知劉曉波得獎的訊息。劉獲獎當天,中共嚴格審查各大網站,「劉曉波」及「諾貝爾和平獎」變成敏感詞,在「百度」搜索會顯示「可能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未予顯示」。連在中國轉播的外國電視台亦不放過,如日本NHK新聞報道諾貝爾和平獎時,畫面被粗暴中斷;美國CNN直播諾貝爾獎,在即將宣佈和平獎得主時,訊號亦被中斷近5分鐘。劉曉波獲獎後,其妻劉霞自此遭軟禁在家,家人亦遭打壓。多名人士因為慶祝劉獲獎而遭到拘捕,有人甚至因舉行慶祝宴會而被捕。雲南有工程師郭賢良因為散發劉曉波獲獎傳單,而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這是因劉獲獎事件而正式刑事拘留的第一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衞平、作家余傑、維權律師滕彪等人都被帶離北京「看管」。
作為首個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劉曉波的待遇和2012年10月,獲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有天淵之別。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新華網稱:劉曉波發表偏激、狂妄自大的言論,因此成為西方和平演變的先驅,受到諾貝爾委員會的青睞。而對於莫言獲獎,官媒則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高度評價莫言其人和作品。
■記者鄭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