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從劉曉波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中共多次向挪威政府及諾貝爾委員會施壓,但諾貝爾委員會堅持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觸怒中共針對挪威政府,兩國從此交惡6年,到去年底才宣佈關係回復正常。
2010年初,劉曉波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一出,北京當局出橫手欲加阻攔,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抨擊:「諾貝爾委員會如果頒獎給這種人,將是嚴重的錯誤」,其後更頻頻出招提出抗議,但諾貝爾委員會表明:「我們是個獨立的委員會,我們不會照任何人的話辦事。」
指頒獎是「鼓勵犯罪」
諾貝爾委員會在10月8日宣佈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中方即時傳召挪威駐中國大使表示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再在記者會上指諾貝爾讓劉獲獎是「鼓勵犯罪」,侵犯中國司法主權,損害中挪關係並不出奇。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後,中國政府要求挪威政府道歉不果,中挪關係惡化,當時兩國雖未斷絕外交關係,但雙邊貿易談判及漁業合作談判等活動停頓,政治會面亦全部取消。直至2013年9月,挪威保守派政府當選,表明改善與中方關係,並於翌年高調歸還圓明園文物。終於去年12月,兩國政府宣佈關係回復正常,並在一則聯合聲明中表示經過多次細緻對話,「雙方在過去幾年達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可以恢復正常關係」,隻字不提劉曉波及人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其後指挪威「深刻反思損害雙方互信的原因」,兩國才恢復互信,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記者提問時,把劉曉波獲獎稱為「諾貝爾和平獎事件」,指中挪關係因此「嚴重受損」。
■記者鄭悅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