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夏天多汗,經常會有油光滿面及出暗瘡的煩惱,易給人不夠整潔的印象。中醫師表示,暑熱天的濕熱夾痰,容易凝滯在皮膚上,加上若平日愛吃肥膩、辛辣食物損傷脾胃,更易受面油多及爆瘡困擾,熱毒型暗瘡為其中一種常見問題。要阻止暗瘡大爆發,可飲用山楂水有助減少面油,又可用三黃洗劑濕敷紅腫患處,趕走暗瘡。
記者:梁麗兒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談依菱表示,在中醫角度,容易出暗瘡的人,多為先天腎陰不足,加上飲食不節制、生活習慣不規律,便會經常爆瘡。夏天特別多油多瘡,因為暑熱天對應的臟腑為脾,炎熱有雨的天氣,容易損害脾胃,當人受濕熱夾痰影響,就會形成面油多及爆瘡問題。
忌吃辛辣濕熱
中醫認為面部出暗瘡的位置可反映各臟腑問題,談指,夏天最常爆瘡的位置為鼻及口部周圍,其中鼻與脾相關、口與腸相關,即與消化功能有關。臨床情況多為兩類,其中一種為熱毒型暗瘡,即常吃煎炸、辛辣食物,引致脾胃積熱。此類型暗瘡的顏色較鮮紅、疼痛,同時有面油多、口渴口臭、便秘等濕熱症狀。中醫會用綿茵陳、虎杖等中藥,幫助病人清熱祛濕。病人也可食用海帶綠豆沙,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功效,可改善病情或預防爆瘡,但謹記烹調時不宜加太多糖,否則會生濕,脾胃虛寒即容易腹瀉、胃脹的人,則不建議食用。
談稱,另一類多見的脾虛濕熱型暗瘡,同樣常見於鼻、口位置,特點為暗瘡的顏色不紅,但有囊腫、結節,「即係粒瘡好似藏咗係皮膚底層、唧唔走」。此類由本身脾虛引起的暗瘡,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胃脹、腹瀉等症狀。治療時要配合薏米、白朮、茯苓、蓮子等中藥,有助健脾祛濕。當脾胃運作回復正常,面油、暗瘡就會減少。要改善此類暗瘡,可飲用淮山蓮子茨實薏米湯,有健脾祛濕、減少面油及改善暗瘡作用。另外,要節制飲食,少吃辛辣、濕熱食物,如芒果、榴槤等。
夏天面油多到抹不走,談推介可自製山楂水飲用,山楂有消食、去脂作用,有助減少面油。辦公室一族可用500毫升熱水,泡15克山楂約10至15分鐘即成,但有胃炎、胃潰瘍及胃酸多的人則不宜。
雪耳雪梨美肌
中藥三黃洗劑濕敷暗瘡患處有改善暗瘡作用,即大黃、黃芩、黃柏及苦參四種中藥,煲水外敷10分鐘,可每日做1至2次,至紅腫消退為止,有皮膚過敏症狀要停用。另外,平日吃雪耳、雪梨有潤肺作用,有助改善皮膚質素,絲瓜、青瓜、番茄、黑木耳或大豆製品都有助減少暗瘡。
中醫師則建議晚上11點前要睡覺,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分別屬膽經、肝經,若這些時段不睡覺會影響膽經、肝經的修復,可令人上火及爆瘡,因此較容易出暗瘡的人要盡量早睡。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