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有緊急嘢我排先」提質詢最少 黃國健稱戰略部署

「日後有緊急嘢我排先」
提質詢最少 黃國健稱戰略部署

【本報訊】本屆立法會昨舉行本年度最後一日會議,回顧過去一年,議員向政府提出約550條口頭及書面質詢,其中提出最多和最少質詢也屬建制派。當中民建聯周浩鼎最落力,共提出15條質詢,工聯會黃國健則「包尾」,過去一年僅提出1條質詢。黃國健解釋,這是工聯會的「戰略部署」,好讓日後工聯會有何緊急質詢,他可即時跑出,向政府提問。
記者:姚國雄

《基本法》第七十五條(五)訂明,立法會議員其中一個職責,是對政府的工作提出質詢。新一屆立法會第一個年度昨天完結,盤點過去一年,平均每位議員在過去一年的周三立法會會議上,提出約8條口頭和書面質詢。
民建聯周浩鼎是68位議員中最積極,共提出15條質詢。緊隨其後,提出14條質詢包括公民黨陳淑莊,街工梁耀忠、工業界吳永嘉和民建聯葛珮帆。提出13條質詢為會計界梁繼昌、建築及測量界姚松炎與及建制派議員謝偉俊。上述8位議員,一半為泛民,一半為建制。

旨在「兜底」

至於提出最少質詢的議員多數為建制派議員。工聯會黃國健在過去一年,只提出一條質詢,問題有關於政府牙科診所使用率。黃國健解釋是鑑於工聯會的部署,旨在「兜底」:「如果日後有乜嘢重要提問,我一提問就有 (因為提問較少的議員可先提問),一有重要嘢、緊急嘢,我就即刻排先,去到有最重要嘢時,保證我會衝到出嚟。」
商界議員廖長江、自由黨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社民連梁國雄在過去一年,各只提了兩條質詢。廖長江解釋,他是有議題才提問,並非為問而問,承認其他提問較多的議員,關注的議題可能較他闊,因此提問較他為多。只提問了3條質詢的勞工界潘兆平指,自己非為「交數」而提問,而是遇有關注、需要政府回應的議題時才提問,往後三年亦不會因為「落後」而刻意增加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