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碼頭建屋 - 左丁山

貨櫃碼頭建屋 - 左丁山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以前是機電工程署署長,本來職位不算太高,得新任特首林鄭月娥提拔,擢升為問責局長,是否「彼得原理」現實人辦,有待考驗。他任機電署署長時,與左丁山有一面之緣,他給人的印象是相當健談,口才便給,對答如流,應該是對自己的工作範圍所知甚深,瞭解清楚的人物。能在官場出人頭地,得上司賞識,應非凡品,陳帆肯定不是平凡之輩,但在新職位,處理運輸這類純技術問題,還算容易,房屋則是人情法理金錢糾纏不清的老大難,陳帆親自落區探訪劏房,據報幾乎淚下,以後五年恐怕有大把時候淚向肚中流。
劏房的出現,源於社會需求,即大量基層市民既無錢買樓租樓,以前又未必有資格申請公屋,唯有入住劏房等候公屋。沒有劏房的話,他們便要露宿街頭,如1950年代的深水埗、旺角。當年左丁山住洗衣街板間房,一個唐樓單位之內,連冷巷碌架床,住了約24人(共用廁所之上也間了閣仔出租),洗衣街近伊利沙伯中學一段有十餘間街頭露宿的木房。到了60及70年代,香港房屋、公屋供應不斷增加,大家的居住環境才稍為鬆動。
解決房屋問題,陳局長如果流眼淚也沒有用,必須加緊尋覓土地,興建公屋與私樓。公私樓以六四分,是一個比較平衡的比例,過份側重興建公屋的話,私樓供應短缺,逼高了樓價,中產市民又有怨氣。然則土地從何而來,此便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的問題,城規會同意提高地積比,是一個方法,不過沒有土地,何來地積比?林鄭說要引起一場土地供應全港大辯論,希望寧早勿遲,碰一碰1%至2%的郊野公園用地是否可以?大嶼山填海可不可以?根據地鐵上蓋起樓的經驗,在大型巴士站上蓋起樓是否可以?上月,前工程師學會會長周明權提議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蓋興建住宅,好像語出驚人,其後一間龐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執行董事鄭育良接受報紙訪問,也贊同此議。葵涌貨櫃碼頭佔地280公頃,未必可以全部用作建屋用途,但鄭育良認為技術上可行,不算天馬行空,以首先發展堆積貨櫃的貨櫃場,或有150公頃可以作建樓用,可興建大量單位給深水埗荃灣區的劏房客入住。這是一大膽創新的建樓意念,陳帆與黃偉綸兩位局長如果合作做實事,不妨立即動貨櫃碼頭的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