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反貪行動無論聲勢多麼高亢凌厲,總是聽到海內外的評論聲音潑冷水:做show啫。權力鬥爭啫。過一排就無事。真正大老虎夠唔夠膽掂。有心反貪就搞好權力制衡架構等等等等。
當然習大大粉絲不以為然,認定習大大聯同王岐山是有心肅貪倡廉,唱一台好戲,為何民間觀察會有如此大的落差?
不妨用近日警方的「動天行動」嚴打違泊事件說明。
每次打擊違泊,香港市民都是同一反應「做show啫。警察等錢洗要交quota啊?過一排就無事。真正老細車你夠唔夠膽抄啊?」基本上和國內反貪的反應非常相似。
當然有市民仍然拍手掌,覺得違泊嚴重,警方大力執法是應有之道。
但為何仍有大批刁民唱反調潑冷水,因為和反貪一樣,不是單單教育工作,而是涉及制度問題。
譬如反貪,並非官員不知道貪污的問題所在,而是失衡的權力制度,讓這些那怕只是一個個小小國土資源的官員,也掌握生金蛋的貪錢機會。一日不改制度,權力使人貪瀆不會消失。
泊車一樣,並非教育車主要守規矩,而是車位失衡。例如搵食車的貨車及旅遊車泊位只有4.8萬個,但車輛卻有12萬之多。單從數字看,如何能不違泊在香港街道行走?
執法力度也是抱怨焦點。反貪行動又打老虎又打蒼蠅,但網友總能找到那些位處政治局常委的太太上皇,反問反貪局夠膽查中共這些元老嗎?
抄牌也是如此,「老細車」就是運輸界的大老虎。車主望住老細車做人,如果警方抄老細車甚至拖車驅趕,大家便相信這是認真的整頓。
打擊過嚴也會有「雜音」,例如「貪污是交際處事的潤滑劑」、「違泊如果不阻街應該網開一面」等等。
執法不單要考慮嚴謹寬鬆,更重要是公平。小小違泊,領略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