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動人和平獎頒獎禮空凳成爭取自由象徵

最動人和平獎頒獎禮
空凳成爭取自由象徵

【劉曉波病逝】【特稿】
七年前的挪威初冬,外面下着細雪,
奧斯陸市政廳內,
就像今天一樣,很多人潸然淚下。

我不是第一次採訪諾貝爾獎頒獎禮。之前一年,報社派我到瑞典報道高錕領物理學獎,但兩次氣氛截然不同。高錕得獎,官方民間一片喜氣洋洋;得獎人雖患認知障礙,但在摯愛家人簇擁照顧下,笑意盈盈的在斯德哥爾摩享受人生最大的榮耀。劉曉波則由獲提名開始,中共已無所不用其極,設法阻撓諾委會的決定;頒獎禮臨近,劉曉波身在囚房,劉霞與外界失去聯絡,中共不斷向挪威政府施壓,又極力阻止內地和其他國家的人出席典禮。
到奧斯陸之前我取道布拉格,訪問有份提名劉曉波的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哈維爾說,劉曉波倡議的《零八憲章》跟他們早年提出的《七七憲章》,最大分別是他們當年面對的東歐共產陣營正步向衰敗,捷克共產政權早外強中乾,中共卻是大國崛起;而他認為,這正是把和平獎頒給劉曉波的意義所在。「正因為我們處於經濟利益至上的世道,中國又是快速發展的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很多人為免利益受損,為免冒險得罪掌權者,寧願緘默,或者不敢說真話。但諾貝爾委員會作了一個很正確的決定,沒有因為這些而畏首畏尾。」那個冬日,哈維爾這番話的力量,我記憶如新,於今尤烈。

劉曉波未能親到現場領獎,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將和平獎的獎牌和獎狀放在一張空凳上紀念他。美聯社

致敬空凳 對照極權荒謬

比小說更荒誕的打壓,結果反而成就了110年來最動人的諾貝爾和平獎典禮。2010年12月10日,奧斯陸市政廳莊嚴的台上,一張無人的椅子,對照出的是極權的荒謬。沒有領獎人的頒獎禮上,大家起立,向一張空凳鼓掌致敬。13億中國人無法自由地分享台上的榮譽,但這一幕,成為21世紀人類期盼自由最有力的象徵。我甚至認為,若要選兩個影像去代表中國人爭取民主的歷程,除了一九八九年王維林隻身擋坦克的畫面,就是這張空凳。
我在禮堂的二樓俯望典禮的進行。當諾委會主席亞格蘭說:「(劉曉波)他的所做所為無錯、無罪,因此他必須獲得釋放!」台下的人霍然起立、鼓掌,當中有八九年跟劉曉波一同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民運人士,也包括40多個無視中共壓力的國家代表。當挪威女演員朗讀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很多人低頭。文章的謙卑與慈悲,以及劉曉波對劉霞的愛,令他們落淚。

獎狀待領 未睹雨後陽光

沒有領獎人打開的和平獎狀,是一幅水彩畫,題為《雨後》,描繪的是雨後水中的倒影和漣漪。七年過去了,獎狀仍無法送到得主手上,劉曉波仍無法一睹雨後的陽光。但由始至終,他沒有放棄他畢生的追求與堅持。哈維爾深信,世上有些價值和原則,無法妥協;有些不義和罪惡,不能姑息。堅持真誠磊落生活的捷克人,一早用無權者的權力,戰勝靠謊言統治的國家機器。劉曉波沒有哈維爾幸運,至死沒有獲得自由,也沒有機會看見國家成為「一片可以自由表達的土地……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但他是幸福的,因為在最後的日子,他抱着劉霞的肩膀,相擁對望,一如既往。
■記者陳沛敏



「這個獎首先是給六四亡靈的。」
(劉曉波得知獲和平獎時, 在獄中對劉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