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大剛發表的民調,上任不到兩星期的特首林鄭月娥民望大幅上升,評分從52分左右彈升至63.7分,淨支持率是19%,是當選以來最高的分數,也比梁振英上任時52.5分高一大截。以不到兩星期時間能把民望支持度推高11分委實不容易,難怪大部份評論以至政界人士都認為新一屆政府開局不錯,暫時扭轉了梁振英五年每下愈況的困局。
致力擺脫梁振英2.0形象
林鄭的民氣可以在短時間內飆升由不同因素促成。當中最關鍵的是她當選及上任後盡力擺脫梁振英的影子及影響,致力消除梁振英2.0的形象。就以行政立法關係為例,林鄭上任後頭一個星期三就到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擺出一副有商有量的姿態。而在答問會上,她刻意選了一個立法會主席旁邊的位置,跟梁振英站在議事堂中央的喧賓奪主姿態不一樣。對公眾及議員來說,單是多一點點尊重,少一點點指手劃腳已賺取到不少好感。
而在政治、政策上,林鄭上任第一炮搞的是增撥教育開支50億的具體安排,相關措施固然是先跟立法會不同政黨多番溝通再拍板,還選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才作公佈,擺出一副行政立法機關互助合作而不是行政霸道的模樣。單單是這幾方面已跟梁振英「天天鬥爭,事事鬥爭」大不相同,對沖淡她是梁振英2.0印象肯定有幫助,也是她民望上升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重要理由是香港市民跟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民眾一樣對傳統政治力量兩陣對決的情勢相當厭倦,希望有新臉孔、新的突破,或至少稍稍擺脫舊人舊事舊模式。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特首選舉能迅速累積超高人氣,成為民望最高、支持者跨越泛民建制的候選人,關鍵正在於他的形象突破黃藍陣營,好像能提供突破困局的動力。
此外,法國新總統馬克龍以39歲之齡入主香榭麗舍宮,打造的新政黨不到一年時間就能擊敗保守派與社會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可以單獨執政。馬克龍靠的與其說是個人魅力,不如說是選民對舊政黨、政治力量的厭倦。
林鄭月娥當然不是馬克龍或曾俊華之類超越舊範式的政治人物,但她致力表現得跟梁振英不一樣,也少了那種非友即敵的橫蠻,至少可以贏得一個疑中留情的反應,減低市民對她的反感,有助推升了她的民望。
還看能否消除西環干政
不過,民望這回事來得快去得也快。五年前林鄭月娥當政務司司長時,她的民望不但比梁振英高一大截,也是三司中最高,曾俊華反而及不上她。才不過兩、三年,她就因為在政改、佔中、欺壓立法會等關鍵問題上緊跟梁振英路線而民望大幅下滑,被曾俊華拋離。因為市民發現她在很多關鍵問題上都站在北京及梁振英的一方,沒有努力為港人發聲,也沒有盡力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與制度,任由梁振英及「梁粉」們肆意破壞,令香港跌入禮崩樂壞的困境。
應該看到,姿態上、表面上的善意維持不了多久,香港的政治僵局也不是多點到立法會舉行答問大會或派官員多些落區可以打破的,更不是多派一點糖或投放資源在民生問題上就能扭轉。市民最看重的還是林鄭及特區政府在重大問題上能不能努力捍衞的高度自治,能不能盡力保護香港的制度及核心價值,減少以至消除西環干政的陰影。若果市民未來發現林鄭的新政府還是向西環朝請示晚匯報,還是任由西環插手政府內部事務包括人事任命,還是不顧爭議任用「只講紅不講專」的人物進入政府以至重要的諮詢架構,那開局這份疑中留情很快就會消失,迅速回到事事提防事事抗爭的困局。到時候不但林鄭及政府的民望會暴跌,減少社會對立撕裂的期望也將成為泡影。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