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監局成立後,積極推進3大政策落實,包括因應風險為本資本(RBC)框架、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以及兩年內接手保險中介管理工作,制訂的操守準則近20項。保監局主席鄭慕智相信,即使提升監管質素後,本港接近10萬名保險中介不會流失,反更吸納人才入行。
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鄭慕智昨日首次聯同保監局管理層與傳媒會晤,提及當局成立理念是希望提升效率,加強規管制度,保障保單持有人利益,同時亦促進業界發展,制訂專業準則,研究金融科技發展等,令保險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行政總監梁志仁提及未來數月將向險企發問卷,就RBC對資本影響作量化評估,料今年底至明年初有結果,目標2020年推行。RBC對比現時資本框架,實際是將利率、資產等風險納入,更反映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
其次是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梁志仁指將於明年中提交草案至立法會,並須獲立法會通過;但由於諮詢於多年前進行,徵費水平或需顧問覆檢。執行董事譚偉民補充,上述建議需與破產管理程序無縫交接,具體細節一直在討論階段,雖險企破產機會低,但一出事反應要快,故此條文須相當清晰。
未來兩年接手管理中介
港府早於2004年提出保障基金建議,2012年諮詢總結提及申索額為首10萬元賠100%,其餘賠80%,最多賠100萬元,人壽保單將以每份保單計算,徵費為保費的0.07%。
保監局未來兩年將接手管理保險中介,執董浦偉光表示,將會制訂適合人選之操守準則,現接近20個,諮詢後正式實施;亦會更新電腦系統,以加快處理現時近10萬名中介人名冊及新登記人員。鄭慕智認為,提升準則後中介不會因而流失,亦不會設立「祖父條款」,相信行業專業提升後更可以吸引人才。
被問到保監局今年起停公佈內地客來港投保數據,執董許美瑩稱,年內將公佈更詳細、全面數據及分析,又透露近日從險企獲得數據,內地客來港投保數字持續下跌。保監局未來4年內希望達成兩地償付能力監管制度互認,對於本港再保險業更有利;同時會積極審視目前條例,令保險業可引進金融科技,例如提供線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