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太高無地方住點算?市議會通過調高可負擔房屋比例

樓價太高無地方住點算?
市議會通過調高可負擔房屋比例

美國三藩市周二(11日)通過新法案,大幅提高發展商興建新住宅樓宇時,必須預留給中低收入市民以低於市價入住的單位數目比例,最新的「包容性住屋」比例之高,屬美國城市數一數二。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大部份有實行「包容性住屋」規劃的美國城市,發展商預留給中低收入人士(包括非常低、低收入及中等收入)租住或購買的永久性可負擔單位數目比例一般為10%至20%。但修法後,三藩市比例最高達22%。

三藩市議會通過,今年起有25個以上出租單位的住宅,包容性住屋比例將從現時12%調高至18%。當中10%供「中等收入戶」中收入最低的族群,即收入上限在「地區收入中位數」(AMI)的40%至65%之間的居民。以三藩市目前單人收入中位數為80,700美元(約62萬港元)計算,單人年收入在32,300美元(約25萬港元)至52,450美元(約40萬港元)者符合資格申請。18%中的另外4%予AMI介乎65%至90%人士;最後4%予AMI達90%至130%人士。

而若是出售物業的項目,永久性可負擔單位數目比例則需達到20%,經評估後,出租與出售的預留比例更有望在1年半後分別提高至20%及22%。

這項調整最大的受惠者是一班俗稱「夾心階層」的中等收入市民,以往可以說是被排除在「包容性住屋」的制度之外,不少是清潔工人等勞動階層、藝術家和教師。

要養活4子女的清潔工人Abdo Hadwan表示:「我每次申請都被拒!」兩年前年薪6萬美元(約46萬港元)的他,在舊制下,每次有新的可負擔房屋推出,都因為家庭收入高出收入限額數百至數千美元而遭拒。他甚至常到局方「叩門」,希望擠入後補名單亦不果。最終,無法負擔市價單位的他,被逼搬到東灣,每天花3小時來回上班。「現在更艱難了,我要兼顧兩份工作(上兩更),凌晨1點才從公司離開。」在新制下,他終於合符資格,可申請市內可負擔住宅。而同樣遷離三藩市的藝術家Joen Madonna表示,很多活動都在市內舉行,花在交通的時間愈多,創作空間就愈少。屢遭可負擔宅拒於門外的他們均表示,議案實施後,會第一時間入紙申請三藩市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