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南加州熱辣辣,不少人都選擇留在家中開冷氣嘆,看來今個月的電費單又會貴得荷包都傷了!在洛杉磯坦普爾市(Temple City)的一對夫婦就沒有這個煩惱,他們家除了不用繳電費外,每年電力局還要倒付錢給他們!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在坦普爾市出生及長大的李允雯(Wen)是台裔移民第二代,25歲前都是在洛杉磯成長及讀書,其後到俄勒岡州讀環保碩士,認識了丈夫Chris Stratton,兩人結婚後搬到三藩市定居。她的工作是一家環保機構的電子媒體策略師,而丈夫原本是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當研究員,2年前因李允雯母親得病離世,她和丈夫就決定搬回來舊居與家人團聚,並萌起房子大改造的念頭。
由於丈夫Chris是建築系出身,一直都想建節能環保的房子,以前都是租房子,無法隨自己喜好裝修。所以搬回母親故居時就覺得是一個好機會,改建一個他們心目中的綠色之家。雖然是讀建築系出身,Chris指以住都是紙上談兵,今次是第一次落手落腳去動工,他辭去實驗室工作,一心一意建房子,由設計圖紙,到向市政府申請批文,都一手一腳包辦。
要建一個節能屋當然首要從節能着手,一年前他們花了1萬多美元請了專業人士幫忙在屋頂裝上太陽能板,「我們覺得好棒,很安靜,甚麼都不用做,就放在上面不管,每天都幫我們產生電,是免費的電!」李允雯指,由於太陽能板所產生的電比他們的用電多,所以過去1年除了沒有繳電費,還可以將多餘的電賣回電力局。雖然去年只有賺到113美元(約881港元),但他們認為20年不用繳電費還有錢收,裝太陽能板絕對是值回票價。
他們平日用電不多,相對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平均每月電費150美元(約1,170港元),他們裝太陽能板前,每個月電費只是20美元(約156港元)左右,但考慮到日後有機會將房子賣掉,他們還是裝一個較大的太陽能板,能應付一般家庭所需。Chris又指,除了省電費外,多出的電亦會透過電力公司輸電到附近的房子,變相整個鄰里都更環保了。不過他們覺得電力公司的政策對環保不友善,似乎無法鼓勵居民裝太陽能板。因為他們賣電給電力公司的價錢為每度電0.15美元(約1.1港元),而電力公司轉售給鄰居就要每度0.25美元(約1.9港元),當中還賺了他們的差價。
雖然房子在外邊看來已具規模,但內裏仍然在施工,他們將所有傢俱搬到幾個房間內,廚房搬到戶外去,Chris笑言好像日日都在露營,另外他們亦將爐灶改為電磁爐,亦計劃改裝電熱水器及暖爐,裝好後便可完全退訂天然氣服務,全力用自己屋頂產生的電了。
除了太陽能板要找專業人士安裝外,大部份工程都是由Chris負責,他最近就在牆上裝上保溫的絕緣牆,讓室內較容易恆溫,只需安裝一台小空調,便能替代普通家庭龐大的中央空調,既省電又涼快。由於現時Chris全力改裝房子,所以只有李允雯在工作,幸好兩位都是環保之士,平日生活花費不多,前園種菜自給自足,家中亦沒有電視,而外出都是騎單車,電動單車或是電動電單車,她媽媽也留了一台汽油車給她,不過她很少開,正考慮將車賣掉。
李允雯指,原本計劃一年就改裝完成,但進度實在太慢了,所以預期要到明年2月才完成,前後花2年時間,預算方面起初是5萬美元(約39萬港元),不過Chris笑言很難做到,應該會超支到6.5萬美元(約50.7萬港元)至7萬美元(約54.6萬港元)。「如果告訴行內人我的預算,他們通常會笑,因為實在是太低了。如果要聘請別人做我現在做的工程,大概要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吧!」他們計劃日後會搬回三藩市,不過李允雯仍想陪伴年齡老邁的婆婆,加上改裝這房子花了這麼多力氣,房子建好之後還是會享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