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農村六成嬰幼兒 智力發展遲緩

中美研究
農村六成嬰幼兒 智力發展遲緩

由內地官方支持、中美兩國專家聯合進行研究顯示,內地農村嬰幼兒有4成至6成因營養及照顧不周,智力認知發展遲緩,遠高於城市比例。專家指中國目前有5,000萬嬰幼兒,大多數活在農村,有關問題如不改善,中國未來人力質量將面臨很大問題。
這項名為「農村教育行動計劃(REAP)」由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及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負責,評估中國農村兒童早期發展。研究發現,陝西省1歲半至2歲幼兒中,41%出現認知或語言發展遲緩,當他們成長至2歲到2歲半時,比例高達53%。
河北農村測試結果也顯示,兒童認知發展滯後比例達55%,雲南偏遠地區比例更超六成。在中國城市和一些富裕農村,這一比例僅為15%左右。

缺乏啟發教育

研究指,農村幼兒認知遲緩主因是「監護人缺乏刺激性的養育行為」,大部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讀書及講故事等智力刺激,部份監護人揹幼兒落田,幼兒長時間只看見大人背部,極少目光交流和語言互動。此外,調查對象有四成是留守兒童,由雙親以外的監護人照顧。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羅思高指,這些孩子在初中階段,可能因認知能力不足輟學,孩子長大後雖可做農民或工人,但科技進步,未來對人力質素要求越來越高,「這狀況會影響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障礙」。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AP中方主任張林秀指,中國有5,000萬嬰幼兒,大多數活在農村。「農村嬰幼兒認知或語言發展存在的問題,對中國未來人力資本質量影響很大。」
第一財經網/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