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受耳鳴問題困擾,但若情況嚴重致令人難以入睡,同時有聽力減弱、突然失聰,或出現跳動性耳鳴,就不應掉以輕心。耳鼻喉科醫生表示,耳鳴不單是長者的退化性疾病,也與病毒感染、良性腫瘤、血管病或鼻咽癌有關。若持續耳鳴多於3至4星期,或同時有其他症狀,建議盡快求醫。
記者:梁麗兒
醫學界認為出現輕微的聽力損害,內耳就會作出自然反應,放大聲音,造成耳鳴。所以多數患者身處安靜的環境,耳鳴困擾會特別嚴重,尤其在寧靜的環境會無法入睡,加劇焦慮和不安感。
退化性耳鳴難醫治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李立言表示,耳鳴成因眾多,主要分與耳朵有關,或非耳朵問題如血管病引起兩大類。臨床上近半數耳鳴病人因內耳細胞退化出現持續耳鳴,多見於50、60歲或以上人士,約一成個案則涉及耳垢阻塞致外耳發炎造成耳鳴。
傷風感冒後出現耳鳴、頭暈,甚至突然失聰更要提高警覺。李指或與感染過濾性病毒,導致內耳神經線受傷有關,建議盡快求醫,接受類固醇治療,耳鳴患者若覺得聽力減弱、「聽嘢覺得好似隔住嘢、有閉塞感」,或同時鼻子感不適,如鼻塞、流鼻血也要及早求醫,因可能是鼻咽癌引致中耳積水及耳鳴的症狀,以上均是與耳朵相關的耳鳴問題。
李稱,耳鳴可以出現「we we」聲,或類似蚊聲或「轟轟聲」。耳鳴不同的頻率、大細聲,與其原因或嚴重性無很大關係。但出現「跳動性耳鳴」,即聽到「卟卟聲」,一種近似脈搏跳動的聲音,就可能與血管疾病有關。例如中耳血管瘤、頸大動脈收窄等,前者屬良性,可經耳鏡、電腦掃描檢查作診斷,後者多見於長者病人,尤其有輕微運動量期間發生,如追巴士,超聲波檢查可幫助診斷。另外,雙耳出現跳動性耳鳴,可能與心臟泵血加快有關,令內耳反射出血流的聲音,或是由嚴重貧血或甲狀腺亢奮引發,可透過驗血測試可診斷。
低音量音樂助紓緩
很多人疑惑耳鳴是否「無得醫」?李稱,要按不同病情對症下藥,不能一概而論。其中退化性耳鳴屬難以醫治及預防,患者主要靠助聽器協助,亦有藥物可增加內耳血液供應,幫助內耳及神經線康復,部份患者服藥後有紓緩,但效果因人而異,退化性耳鳴及耳鳴原因不明的患者可考慮服用。
要紓緩耳鳴症狀,患者宜避免獨處於過份寧靜的環境,如耳鳴影響睡眠,可嘗試播放低音量的海浪聲、流水聲等音樂,或收音機、電視機聲音,減低耳鳴。另外,聽力學家或可用儀器找到中和耳鳴的聲音頻率,放入患者助聽器,以紓緩症狀。當感到疲累、睡眠不足、壓力大、不開心及抑鬱,都可加劇耳鳴症狀,患者要多留意。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