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碗粥,咁易都要教?上網篤兩篤大把食譜捉住你手教啦!但這碗粥,意義可不止於此。
話說荷蘭有跨代屋,提倡長幼共融的社區;而台灣都有學校開放飯堂,讓鄰近長者與學生共食,更有效地運用資源,最重要是讓長者與年輕人交流,聊聊天,解決老來生活總是沉寂苦悶的問題。香港,可以一試嗎?上月才推出《大人》月刊的陳曉蕾:「學校未準備好可以開放飯堂長幼共餐,但我們可以開始試試,在家政室大家一起煮菜吧?」於是學生、退休人士、烹飪老師及營養師,同在家政室學習為吞嚥困難的人煮一餐靚粥,進行首次的「大銀廚房」,所謂共廚,只是「聚在一起」的藉口。
主持人是太安樓「范湯皇」主理人范太,小店的家庭式靚湯風評甚佳,她教大家煮廣東粥、潮洲粥、開花粥與老少平安。然而,她的成功與滿足感,來自卅多年來為不同老人院煮飯,老人家給她的開心笑容:「他們一見到你就會好開心,捉住我談天。」因為食飯才是與老一輩談天的好時機?「當然不是啦!根本他們就好想找人談天,食飯時間有機會有院外人來探望他們。」
一般老人飯堂,飯餸太軟腍,淡而無味,范太緊守戒律,食物太甜太鹹太硬都不適宜,遇上吞嚥困難的長者,就要把飯打碎;但不是所有老人家只能吃淡而無味的食物,她就多花心思,「老人家好簡單,好吃的話你會見到他們爭吃,清開餸菜,不好吃就直接講為何不合口味。」有次她為長老煮鱔,煮得腍而有咬口,飯堂裏越食越多人:「原來老人家們食過好味,打電話叫朋友來一起吃,飯堂即時熱鬧起來。好難忘。」簡單如蒸蛋吃到悶,若做老少平安,加魚滑、豆腐與香葱,易於吞嚥但口感豐富了,「他們吃得開心的話,那天就會好雀躍,整個下午茶都在說午餐好好吃。」而同場美心集團的營養師給大家小貼士,如以豆腐補充蛋白質、混進蔬菜可減慢血糖上升等,少少地諗多一重,竟然有這效果。
「聖雅各福群會HUBBA Lab」義工莫美嫻(Louisa),退休後到處當義工,認識不同階層背景的人,希望不與世界脫節。煮粥她肯定熟手,伴着兩位同學,總是笑嘻嘻的,講起韓星,還拍手掌:「我鍾意金秀賢,她喜歚李敏鎬!嘩!李敏鎬在我心目中都排第二的。」舒妍卉同學:「《花樣男子》、《城市獵人》真的好型啊!」然後繼續嘈嘈閉。Louisa愛跟年輕人一起,「除非他們不接受我,否則與他們相處,會好輕鬆又開心。」當初她女兒聽容祖兒、Twins唱歌,她覺得:「不知所謂,都不知在唱甚麼。」拒絕不聽,但想到要跟女兒溝通,不喜歡就沒共同話題了,惟有試着細心聽,那期流行《我的驕傲》,聽着聽着:「又挺不錯的。」跟着音樂唱,曾嚇了阿女一跳,Louisa得戚,二人找到溝通心態與方法。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的校長戴德正,早年跟家人一起照顧九十歲老父,感受至深,於是更希望學生更早準備一顆能體諒照顧別人的同理心:「學煮食啦,又可以玩啦,同一時間又可以知道照顧老人家要留意甚麼,好過純粹參觀一次老人院,好多同學在外做得好好,但回家又忘了怎麼對待爺爺嫲嫲,我覺得不理想。」那份「長」與「幼」的隔膜標籤到處是,「我們在一起」的心態,倒要慢慢培植。那時他每晚準備好食材,早上煮了粥給爸爸吃才回校上課,還每次都為愛吃魚的爸爸挑走所有魚骨,那份細心與時間,說來理所當然,實質卻不簡單:「一切都是選擇,你選了甚麼事優先,其他的就快點來密點手,騰空時間,總有辦法。」
facebook專頁:大銀Big Silver
記者:陳慧敏
攝影:劉永發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