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惡菌肆虐社區 個案9年升5.6倍 公院增開強力抗生素

抗藥惡菌肆虐社區 
個案9年升5.6倍 
公院增開強力抗生素

【本報訊】抗藥性細菌肆虐程度有增無減。政府公佈未來5年的應對策略及行動計劃,披露本港多種抗藥惡菌的監測數據都有上升,其中最常見的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衞生署去年接到1,148宗呈報,較2007年上升5.6倍。公立醫院2014年化驗到大腸桿菌的樣本中,分別有31%及35%樣本對常用抗生素呈抗藥性。
記者:于健民

政府去年6月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應對抗藥性細菌未來可能肆虐的問題,成員包括袁國勇教授。政府昨公佈《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細節,當中羅列多種有恆常監測的抗藥惡菌數據,以及提出6大建議、19個主要目標,作為2017年至2022年的工作重點。

未制訂公院感染警戒線

報告指出,社區最常見的抗藥惡菌「社區型抗藥性金黃萄萄球菌」呈報個案繼續上升,去年有超過1,148宗,是自2007年把該病菌列為法定呈報傳染病後的新高。2007年錄得173宗個案。而在醫院層面,醫管局去年驗出有金黃萄萄球菌的樣本中,40%對抗生素呈抗藥性。而據醫管局化驗室2014年數據,常見引致腸道感染的大腸桿菌,分別有31%及35%樣本對常用的兩款專治大腸桿菌的抗生素呈抗藥性,相關數據在全球38個地區中排第5及第7。
醫管局指,當局雖然以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數字,作為公立醫院的感染及控制指標,但當局沒有制訂警戒線,現階段傾向相信數據有地域性,即鄰近地區也有相類似的情況。衞生防護中心亦表示,雖然呈報個案有上升趨勢,但是否代表社區有濫用抗生素問題,需要再審議,中心轄下專家委員會一直非常關注問題。

袁國勇

而在醫院處方抗生素方面,計劃披露,醫管局於2005年至2015年處方廣譜抗生素(即強力抗生素)的每日劑量增加了1.08倍;同期整體抗生素處方量也上升20%。根據資料,深切治療部及內科、外科等專科,相關處方量呈上升趨勢。被問到強力抗生素的處方量增加,是否代表常用抗生素已無法在危急關頭發揮效用,醫管局表示暫未觀察到有關係。

計劃提出有6大重點建議,包括透過監測、研究增強知識;完善人類及動物抗菌素的應用;透過有效的衞生及預防措施,減低人類及動物的感染率;透過宣傳、教育及培訓,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知和理解;鼓勵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以及鼓勵持份者參與。而在診斷抗藥性惡菌方面,計劃建議促進研發嶄新的診斷方法,包括研發針對多重耐藥微生物的疫苗。至於私家醫生處方抗生素的問題,督導委員會秘書處指,政府仍未掌握實際情況,需要搜集更多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