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詰問 - 李怡

世道人生:
詰問 - 李怡

當林鄭月娥在立法會表示對「過去幾年的內耗、鬥爭,劍拔弩張」,感到傷心、痛心、擔心的時候,立法會議員最應該向她提出的問題是:
你認為這種劍拔弩張的情況,是行政、立法哪一方面造成的?
如果她一如既往地怪罪議員的拉布或「對人不對事」,那麼跟進的問題是:立法會仍然由上屆政府面對的那些人組成,你怎麼認為他們會改變拉布和「對人不對事」?
如果她圓滑地回答說雙方都有責任,那麼跟進的問題是:你作為上屆政府的第二號人物,你有沒有檢討自己造成這種劍拔弩張局面的責任?而政府從你到三司司長仍然是上屆政府的延續,你們是否也應該對上屆的內耗負責?
如果她說上屆是另一個特首,「對人不對事」應該是針對梁特首,那麼提問者就要聚焦於林鄭對梁振英的評價。梁振英在宣告不爭取連任時,林鄭當時讚揚梁非常勤力,跟她是最緊密的合作夥伴,指社會對梁並不公道,更說她若參選特首,是要貫徹梁振英的施政理念,以及延續他推出的政策。
她幾個月前的這些談話,可能許多人記不得了,但從政者不能忘記,對自由保持永恒警覺的人士也不能忘記。因為這是她會否延續梁振英路線的根據,也是她是否真誠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根據。
此外,林鄭個人在上屆是否也有造成劍拔弩張的不容推卸的責任?她在政改中的角色且不論,比如去年6月改革醫委會的條例草案,就是在林鄭堅持不調動、不修訂及不撤回的情況下,才被拉布拖垮的。如果林鄭不檢討自己的作風,如果這仍然是她一以貫之的過於自信和強硬,那麼行政立法關係又如何改善?
當林鄭提出現屆政府「要求所有問責官員……要親力親為,不能夠假手於人」,又強調「親力親為適用於所有工作」,而眾所周知「假手於人」指的是中聯辦,那麼立會議員是否也應該有人這樣向她發問:
在你向中央提出所有問責官員名單之前,北京或中聯辦是否向你提過人選?又或者否定過你的人選?尤其是在上屆任期只有幾個月的陳茂波仍然大肆裝修官邸、似乎已知道會在這屆政府續任。你不要用不能透露組班經過、或《基本法》關於主要官員任命的條文來搪塞,你就以天主教徒的十誡中在上帝面前「不可作假見證」來回答:組班有沒有受北京支配?有沒有中共的意向?不須解釋,只回答有或沒有就可以了。
這些問題不是挑機,不是詰難,而是任何對權力有監督責任的人都應該想到的。但立法會沒有這種詰問,輿論也沒有這種詰問。是集體患了健忘症?還是由於對下台的人感到極度厭惡、以至新上台的人展露一點善意,就甘之如飴?忘記自己對政府的監督責任?總之,林鄭在答問大會的表現,立法會包括民主派在內,都對她評價正面,多數輿論對林鄭和泛民的「以禮相待」都認為值得「慶幸」。
我不覺慶幸而只感悲哀。專權政治更強,制衡力量更弱,這是否香港的未來?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