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悲涼記 - 鄧達智

雙城悲涼記 - 鄧達智

香港vs新加坡,香港vs上海;多年「雙城記」的配搭,惜近年我城在龜兔賽跑中「被洩氣」節節下滑,既可惜亦失望。
幾年沒來吉隆坡,如非循榴槤路線自檳城南下,怡保、Gopeng、馬六甲,中間夾着KL;過城不入說不過。停兩天,會友,吃過一頓讓口胃並心神感受良多老字號「適園」舊時光飯菜,細看本來古色古香及華人色彩吉隆坡翻天覆地漸失本來特色的變化,從「被革命」的命運與預見的前途角度看來,何不似愈來愈迷失本來面目的香港?
香港如何vs吉隆坡?
並非vs。是同病相憐,我們共有嗟嘆惺惺相惜!
吉隆坡之後,過去華人佔大多數人口及影響力的社區:檳城、怡保過去的特色定將一步一步被人口、宗教、政黨政策漸次失衡而被淡化、消失。
回望香港,我們本來面貌之死,還會遠嗎?
稍懂馬來西亞歷史當知古城馬六甲與檳城雖由葡萄牙人開埠,輾轉荷蘭人、英國人統治,然核心為華人的發展是不爭事實。因錫礦致富的吉隆坡及怡保雖英人當權,無華人血汗性命建設也無日後地位。當年馬來人居半島東岸,更非今天的聯邦國而是多個小國。馬來人之外,非信奉回教山胞原住民亦眾,猶如千百里外婆羅洲、砂勞越以多個原住族群混合華人為主。殖民統治淡出唯英人不予婆、砂二州及華人為主的新加坡獨立防其靠攏共產中國。新加坡爭取獨立為後期事實。
這些年下來,半島東岸馬來人向西岸、尤其首都吉隆坡大舉移居,為政治權利,聽聞也曾向亦為回教印尼吸納新移居。經歷六十年代暴力排華,不少華人悲慘回歸祖國大陸,移民海外意欲一直未少過。移民數眾加上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華人放棄大家庭觀念,生育意欲偏低,人口迅速下降,本來的政力平衡漸失,在一人一票民主自決下華人勢力雪上加霜。
再過幾年,還有人記得百多年前,一代梟雄、客家人葉亞來如何開發吉隆坡?還有陸佑、余廣等等名字可會留傳在馬來發展史?
(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