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 可可西里列世遺恐變搖錢樹

鼓浪嶼 可可西里列世遺
恐變搖錢樹

世界文化遺產被喻「會生金蛋的鵝」,第41屆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鼓浪嶼及青海可可西里雙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中國的世界遺產累積至52個,與意大利並列為全球最多國家。但輿論指不少地方政府都把世遺當搖錢樹,忽略按國際規定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世界遺產大會,並在當地7日宣佈,可可西里保護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總面積約600萬公頃。「可可西里」是蒙古語,意為「美麗的少女」, 當地也有「綠色山樑」之稱,位於青藏高原及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沙灘滿垃圾 過度商業化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指可可西里美景「令人讚嘆不已」,保留原始自然狀態,為瀕臨絕種的藏羚羊保存遷徙路線。中國表明如申遺成功,將禁止該地一切游牧活動。國際聲援西藏運動認為這讓中國更有理由將數萬西藏牧民從高原安置到村莊,「那些牧民幾個世紀來一直保護那裏的草原和動物」,反對藏羚羊棲息地構成威脅。
此外,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小島鼓浪嶼亦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當地931座歷史建築匯聚中西方文化,有「海上花園」和「鋼琴之島」等美譽。但不少網民指鼓浪嶼沙灘滿佈膠袋等垃圾,島上過度商業化,使館舊址或名人故居變成酒吧或手信店。內地有六處世遺因開發過度被「黃牌警告」,包括雲南麗江古城,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指麗江古城列入世遺後,政府「過份商業開發,使世界遺產原本的真實性失去了」。
美國《紐約時報》/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