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新政府勿毀教育界的期望(教育界立法會議員 葉建源) - 葉建源

請新政府勿毀教育界的期望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 葉建源) - 葉建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傳媒茶敍中,再次被記者追問有關教聯會前副主席蔡若蓮可能出任教育局副局長的傳聞時,表示「千幾人聯署好少」,旋即引起教育界不滿。由一群教師發起,反對蔡若蓮出任副局長的聯署數字在短短兩日急升至逾萬人。
教育界反應強烈,原因簡單不過。經歷了吳克儉治下的五年寒冬,教育界希望告別施政混亂的局面,不希望副局長由一位備受爭議的人士擔任。加上林太在參選期間承諾把教育施政放在首位,教育界對此很有期望。上星期林太公佈相關措施,回應了一些教育界的長期訴求。但副局長人選消息一出,即令教育界大惑不解,為何要委任一位如此具爭議、能力成疑的人出任副局長,難道教育界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才?難得的良好氣氛,隨時一掃而空。
林太一直強調新政府組班原則是廣納賢能、用人唯才。政府只問能力,不問背景,原屬好事。可是,若然這個傳聞中的人選屬實,只怕是與「用人唯才」背道而馳。
事實上,教育界朋友過往討論局長及副局長人選時,蔡女士的名字從沒有進入過討論範圍。香港不論在教育系統、院校培訓及教育研究上都發展成熟,造就大量人才,政府要是廣納賢能,教育界內定必有不少適合的人選。而過往教育界對蔡女士所知不詳,她亦沒有甚麼真知灼見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反之,她的政治背景卻更為突出,去年她參選時高舉「獨立候選人」的旗幟,反被教育界質疑隱藏政治聯繫,加上在選舉論壇中對一些政治議題左閃右避(例如連梁振英應否連任也不願意回答),教育界對她的疑慮亦更大。去年立法會選舉中,蔡若蓮僅獲18,158票(得票率僅28.3% ),及至選舉委員會選舉更只有7,827票(佔投票人數的比率進一步跌至23.2%),反映了教育界對她存有很大保留。假若政府最終委任她出任副局長,定必令人質疑這並非用人唯才的表現,而只是因為她的政治出身才獲得政治厚待。
另一方面,有消息指蔡女士獲安排擔任副局長,是因為林太在教育政綱上提到「專業領航」,希望由教育界人士出任副局長。毫無疑問,教育專業是教育界最關切的問題。但蔡女士的往績卻令人憂慮她能否持守教育專業,倘若由她出任副局長,她的政治背景會否直接影響教育政策,從而令教育專業受損?

告別吳克儉 不要蔡若蓮

教育界對於新政府是有期望的,因此過去數月教育界十分願意與新政府共商如何運用教育新資源,亦希望新政府在選擇局長和副局長時能選賢任能,找到重視教育、為各方信任及接受的人士出任這兩個重要職位。事實上,新任局長楊潤雄並沒有引起爭議,是因為他獲得教育界的信任。對任何政治人物而言,公眾觀感是相當重要的條件,他們能否獲得市民接納和信任,對於施政是否順暢起關鍵作用。新政府尋找副局長人選時,理應明白這個基本原則。而副局長作為局長副手,更應該對政府有增值作用,而非令公眾對政府產生更大質疑。
教育界好不容易才告別吳克儉時代施政混亂的局面,同時新政府打出「管治新風格」的旗幟,把教育放在首位,令教育界很有期望。可是,傳聞中的副局長人選卻令教育界十分不安。未來五年是教育發展關鍵的時候,我們現正站在十字路口,新政府是要把教育施政重回正軌,還是要因一個具爭議的人事任命,親手毀掉與教育界的互信?筆者相信,教育界人才眾多,必有更好的選擇,還望新政府懸崖勒馬,不要親手拆毀辛苦建立的良好氣氛。

葉建源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