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欠資源研究新物種

大學欠資源研究新物種

【本報訊】香港的海洋面積雖僅佔全中國約0.03%,卻錄得全中國約26%的海洋物種,港大早前形容本港物種數目可謂「富可敵國」。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生物科主任饒戈解釋,很多物種以「香港」命名,因為100至200年前很多歐洲研究人員以香港作為主要研究基地,找到新物種都以香港命名。

米埔疑發現新蜘蛛

近年本港屢屢發現全新的物種,例如2011年確認全新螢火蟲「米埔屈翅螢」、2013年在大埔滘發現的新植物「香港水玉杯」、去年在汀角發現的「汀角攀樹蟹」等等。WWF早前調查米埔的生物多樣性時,亦發現一隻疑似全球新蜘蛛品種,須進行鑑定和撰寫論文。
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生物科副主任黃志俊指,未來可以研究範圍很多,例如香港的蜘蛛研究寥寥無幾,有本地碩士生取得蜘蛛樣本,要送內地鑑定才發現是新品種蜘蛛。他指本港生物分類學欠缺足夠資源研究,「我哋係好多方面仲係未知,奈何唔係咁多大學做物種分類,始終呢個唔係好攞到政府funding(資助)嘅研究項目」。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