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數萬學子幾年寒窗,只為三天後(12日)文憑試放榜有滿意成績。應屆考生王紓婷4年前從內地來港跟母親團聚,從事飲食業的母親收入微薄,兩母女跟弟弟只能擠在百多呎劏房共住。房間雖小,但滿載溫情,母親特意在劏房內間隔出一桌、一椅的小天地,紓婷已覺心足。為幫媽媽省錢,紓婷縱英語根底不好、也沒有補習,寧每天看BBC新聞苦練英語。
一桌一椅已知足
紓婷就讀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她的母親是香港人、但自小隨父親居於福建,4年前才決定來港,父親因工作關係長居內地,每月來港3、4天聚天倫。紓婷往日住在小區(類似香港的屋苑)內的套房,房子裏能跑能跳,來港卻住在「一眼望晒」的劏房,初時極不適應,變得「唔黐家」。不過,紓婷的母親一直默默付出,令她的心態逐漸改變。
紓婷來港半年後,媽媽特意為她買下一張書桌,「她(媽媽)盡量調動房內的家具,希望讓我有個書桌,能好好溫習」。為照顧尚在讀小學的弟弟,母親只兼職從事飲食業,每月收入不足一萬元,但為了幫助紓婷學習,母親仍省下錢為她購置電腦、智能電話等學習用品,在家的時候又一起看英語頻道,縱然媽媽根本不懂英語。
「知足常樂」,紓婷笑言已習慣居住環境窄小,備試期間可「閉關」在一桌一椅小天地,每天苦讀10小時有多。放榜在即,紓婷心情緊張,因自覺在部份科目表現未如理想。目標成為營養師的她說:「家裏沒有出過大學生,所以我現在不止是對自己負責,也背負家人的期望,希望(考試)能有一點運氣吧。」
跟紓婷同校的胡小威迎放榜心情相對輕鬆,因他是重讀生、去年已有經驗,小威去年考獲29分、一共三科5*的好成績,經聯招派到港大理學院,但未達他心儀的藥理及藥劑學系要求,縱有旁人覺他「儍仔」,仍毅然放棄學位、選擇全科重讀。小威解釋,自己從小體弱、經常屙嘔,又試過因關節炎長期住院、缺席一個學期,中、西合璧治療下才慢慢改善,故自小已對藥劑極有興趣。
小威說,去年在中、英文科均只取得3級,以致整體成績未夠好,今年集中火力操練,每天利用手機應用程式溫習英語生詞,又隨處看英語餐牌及路牌、重複做歷年中文科試卷等,有信心兩科成績會有進步。
■記者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