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交給林鄭月娥的重大任務,除了謹守中國紅綫之外,就是着力加強香港青少年愛國教育,消解青少年人的怨氣。實際施政層面上,林鄭為了交功課,看來非開始研究23條立法不可,另外便是在中小學推行愛國課程,向幼稚園、小學、中學生推銷「我是中國人」的概念。
實施愛國教育比為23條立法可能更加困難,難處在於上任特首梁振英的兒女都留學英國,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的兒子亦然,行政會議內兩位對教育最熟悉的「智者」(林鄭用語),即是李國章及羅范椒芬,兩人的下一代都是在英國美國讀書的。16位行政會議成員中究竟有多少個下一代人在香港讀書,請記者追查!梁林李羅四家人的下一代都沒在本港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愛國教育,他們的第三代也不似會在本港學校讀書,難道這四家人的下一代都能染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林鄭的丈夫和兩個兒子是不是拿英國護照的呢?一般市民有此疑慮。
其實不用林鄭政府大力推動,在留港讀書的本港學生已有「我是中國人」概念。曾蔭權特首的表親香灼璣任「公民教育委員會主席」期間,為特區立下大功勞,就是促成所有電視台晚上報告新聞前,先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沙田陳太的孫女在所謂國際幼稚園讀書,K1便學普通話,學唱國歌,每見電視台播出國歌,便會開口跟着唱,前進前進一番。林鄭的孫兒如會留港入讀本地學校,便知道香灼璣先生的功勞,把孫兒送往英國入讀寄宿學校,便不會自小有「我是中國人」的概念了。香港的公僕最喜歡把兒女送往英國,戀殖之心不死,林鄭應向習主席全面交心,學習中國政策,不准政務官子女往外國讀書!
香港青少年今天為何不「愛國」,要搞本土自決,甚至獨立?左丁山看來不是本地中小學教育出了毛病,而是順應世界青少年大潮流,不喜歡被束縛、被禁制以及在政治權利上受到鎮壓,繼而衍生反共思想。他們不是不知道中國的高速發展與經濟進步,大學生到杭州一趟,便會驚異於杭州的數碼文化,電子交易無處不在,遠勝香港,知道香港落後。但他們不願接受中國的官方控制、禁絕fb、Google和阻礙gmail,逼使他們翻牆。學生回到香港,便覺得香港資訊自由的可貴,拒絕認同共產主義專制下的監管系統,由此而覺得香港與中國應該不同,「香港人」與「中國人」有微妙分別。彭博一段消息說自七月一日後,中國加強管控防火牆,已下令一間VPN─GreenVPN停止向內地客戶提供服務,包括大學、企業、新聞媒體(包括官媒)等,沒有VPN,就難以翻牆,中國對資訊管制愈嚴,香港的老師能說服本地學生順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