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詩一樣的手術 - 鍾尚志

海闊天空:詩一樣的手術 - 鍾尚志

上周說到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因為食道蠕動失調,賁門的括約肌不懂得放鬆,食物不能「落膈」,積聚在擴闊了的食道內。要解決問題,得把賁門的括約肌切開。
賁門括約肌切開術(Cardio-myotomy)又稱Heller's Operation,是德國外科醫生Ernest Heller於1913年率先提倡,所以用他的姓氏命名。手術本身不太複雜,只是用手術刀或電凝把食道接到胃部(即賁門的位置)的肌肉作一個長約10公分的切開就成了;只是要到達賁門的位置,要剖腹或開胸,創傷比較大,復原也要一段長時間。
想避過開胸破膛的痛苦,可以選擇內鏡治療。曾有人嘗試把肉毒桿菌毒素(Botox)在內鏡下注射在賁門,使括約肌麻痹而放鬆,療效也不錯,可惜不能持久。較可取方法的氣囊擴張:在胃鏡的引導下,把一枚直徑約35公分的氣囊經食道放到賁門的位置,然後把氣囊充氣,實際上是用大口徑的氣囊把賁門的括約肌撕裂。手術簡單快捷,療效是也很顯著。缺點是氣囊擴張的過程遠不如用手術刀切開那麼精細,若是引起賁門破裂穿孔,是極嚴重的併發症。
1980年代以來,微創手術成為了外科手術的主流。大部份的手術都可以憑着腹腔鏡(或胸腔鏡)傳到電視屏幕上的影像,及經肚皮(或胸膛)上幾個小孔插入的工具來完成。切開賁門括約肌的手術,很適合微創手術。有了近年引入的高清攝錄鏡頭和電視屏幕,腔鏡下的括約肌切開比傳統的手術視野更清晰,切得更精準。
要想連肚皮上的幾個小孔也避免,可以嗎?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英文簡寫就是「詩」。手術的步驟卻極駭人聽聞:先用胃鏡在食道的黏膜打個洞,把胃鏡鑽入黏膜和肌肉層之間,達到賁門把括約肌切開,最後用金屬夾子修補穿了孔的食道。POEM會不會取代其他的治療方法?我只能說:「施手術的醫生經嚴格訓練,切勿擅自模仿!」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