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資源、共享經濟,住宅有Airbnb,汽車有Uber,最新有寫字樓放盤平台「Quikspaces 」。在香港無論住宅或寫字樓,要租得一席之地同樣不易。初創企業缺乏資金租用獨立辦公室,要在家工作,居住環境卻連書枱也未必擠得下。Eunice和Jacky在創業時便發現,小型企業難覓租盤,而無論網上或網下放盤,亦全是地產經紀市場。兩人放棄原來的零食生意,成立寫字樓版「Airbnb」,將擁有多餘空間的寫字樓,短租予其他企業使用,打破固有租賃模式,令小型或初創企業亦得以立足中上環地段。
記者:伍雅謙
今年首季本港寫字樓租售持續攀升,租金成本固然高昂,一般租約亦需簽約一年或以上。Eunice認為,寫字樓租金只有升無跌,現時港島只能放下一張書枱的「蚊型」辦公室,亦要月租5000元,「最麻煩係要簽長約,初創企業當然希望能夠發展,所以無法預計員工人數」,故此短期或靈活租盤最貼合需要。
市場雖有商務中心,數年前本港亦引入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但她指出,本港寫字樓租務較傳統,一般只能透過經紀尋找租盤,佣金也不便宜,亦缺乏平台作比較。兩人遂賣掉原本的零食業務,改為成立「Quikspaces」,提供一站式寫字樓租盤搜尋平台,再發現原來分租形式的辦公室,較新興的共用工作空間更受歡迎。寫字樓版「Airbnb」,大有可為。
分租辦公室有市場,Jacky指是因為有公司在租用寫字樓時,可能「租大咗」,又或因裁員而增加了空置位,「啲位都係多餘咗,空置咗出嚟,如果唔分租出去,個價值都係零」,因此租金亦較傳統商務中心及共用工作空間更為相宜。他稱,以中上環區的共用工作空間為例,每人月費約需5000元,但同區私人辦公室分租盤,月租約3000元已有交易,大部份亦會提供會議室、茶水及無線上網等。
Quikspaces( https://www.quikspaces.com/zh-hk/ )今年1月成立,目前約有400個放盤,已成交約有60多宗,涉及120萬租額,其中佔6成便是分租辦公室,又以中上環、灣仔或港島東等地區的租盤最搶手。
Airbnb有機會涉及無牌經營賓館,至於將寫字樓「租上租」是否違法,曾任職律師的兩人均指,分租辦公室並無抵觸本港法例,但業主與租客之間的租約,可能註明不能分租的條款,然而租客亦可與業主商量。兩人從經驗所得,業主大都有商量空間,「主要原因係唔想麻煩,佢哋只係想每個月能夠準時收到租」。
平台亦會為客戶設立合同,註明雙方並非分租關係,放盤一方只是向分租客發出「許可證」,准許對方使用單位內的設施,也毋須負擔租客在法律上的責任。律師梁永鏗表示,本港沒有法例禁止寫字樓「租上租」,故不涉及違法,惟若租約註明租客不能將單位再分租,便屬違反租約協議,而以「許可證」方式供其他人使用單位設施,只要性質有如出租,仍是違反協定,建議分租前宜先了解租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