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書評】
先做一個小測驗:第一條問題,你喜歡在香港居住嗎?如果死心塌地,你可以跳過這篇文章。有點不爽,請繼續閱讀。第二條問題,你想過搬到台灣嗎?答案若是毫無興趣,同樣可以跳過這篇文章。抱着先了解一下也無妨的心態,請繼續閱讀。最後一條問題,你曾在台灣停留多長時間?一個月以下的,你需要看這本天書。未住過一個城市,便打算移居落地生根,決定未免太草率。台灣的慢生活節奏,可以是工作奴隸的仙丹靈藥,卻別忘了一個硬幣有兩面,低效率和鬆散心態也可以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作家房慧真曾經說過,「真正的生活在他方,就不是無憂的烏托邦。」生活於一個地方,身份不再是走馬看花的遊客,生活瑣事通通浮面。便捷使人麻木、夜夜笙歌也可能會變成晚上無法入睡的痛楚。習慣了快餐店一分鐘出餐、便利店十秒完成找續如此種種便利,或者要先調整心態。所以在本書封面即清楚告訴讀者,移民前可先嘗試旅居,摸索清楚一座城的底蘊,才好作人生決定。況且,你只需要一張「入出境許可證」,便可以在台灣逗留三個月。
書內分十個章節,涵蓋證件申領、寓所租賃、交通設施、通訊網絡、醫療設備、生活日常、遊學點子、購物娛樂,說它天書實不為過。房價大概是香港人最關心的事情,這本書也詳細列出租屋渠道、房地產慣用語、注意事項,甚至全台居住環境比較。作者在這裏為讀者打了一支「強心針」——台北市房價雖跟香港不遑多讓,但在台灣租房子,卻幾乎是全世界最便宜(詳細原因留待大家自己看書吧)。看這本天書,像在看作者的旅居日記,每頁都是有血有淚的經歷總結。幾乎每頁也有重要資訊列表,表格看起來簡單且易明,像日常購物地點、常用網上商店、Wi-Fi熱點、醫療服務及有哪些專科提供等等,還有香港跟台灣的物價水平比較。篇首強調旅居前的思想準備,打從一開始便告訴你沒有一個城市是完美的。香港和台灣是否命運共同體?惟有自己去感受、體驗才找到答案。看畢此書再去閱讀合併發售的另一書《觀城記》。一篇篇作者與台灣的士司機的對話,風趣又坦蕩蕩的觀察兩個城市及內地的文化差異,連上廁所也大肆談論一番。初版在2013年印刷,台灣太陽花學運、香港雨傘運動還未發生,然而政治與社會環境已躁動不安,很多議題也趨向兩極化。固執的、保守的、開放的、進取的,互相水火不容。作者已移居台灣多年了,他看到的是,「香港人覺得香港沒希望,台灣人覺得台灣沒希望。」那誰最有希望(或慾望)?是掌權者嗎?似乎並非這樣。城外的人爭先恐後甚麼,住在城裏的人為甚麼急於要逃出去,其實只有一念之差。
撰文:周家盈
註冊教師及自由作者,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Slowdown Town》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並堅持只出版印刷品。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 facebook:slowdownzine
編輯:馮秀珍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