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港媽追捧的日本品牌Chu Chu塑膠嬰兒奶樽(圖),在台灣被驗出含雙酚A,有可能影響嬰兒腦部發育及生育能力,需全部退運或銷毀。本港總代理即時暫停供貨及驗查本港有關產品是否含雙酚A,但未要求零售商停售,一田百貨則自行將產品下架。海關稱會跟進事件。
台灣衞福部食藥署昨公佈4月一批日本進口的「CHU CHU」塑膠嬰兒奶樽,被驗出含恐致嬰兒腦部發育異常、不孕的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濃度36ppb(十億分之一濃度)。該批120公斤毒奶樽全數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
一田已下架
Chu Chu嬰兒奶樽甚受港媽歡迎,嬰兒用品網店、大型超巿如一田等均有售,有不少零售商以不含雙酚A作招徠。本港總代理博朗有限公司回覆本報查詢指,已聯絡日本Chu Chu了解,暫未知本港奶樽有否含雙酚A,已即時停止供貨予零售商。博朗暫未要求零售商停售產品,但會檢查奶樽是否含雙酚A,料數天後會有結果,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有售賣Chu Chu奶樽的零售商babypower Shop職員稱,已主動聯絡總代理,對方稱等候日本Chu Chu回覆,由於代理未有指令停售,他們會繼續銷售,但會告知顧客Chu Chu奶樽在台驗出雙酚A,由顧客自行決定是否購買。一田百貨昨稱已即時將有關產品下架。
海關表示將會了解及跟進事件,局方參考英國標準等測試嬰兒奶樽產品,以確保產品的雙酚A含量符合《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任何人士進口、製造或供應不符合一般安全規定的兒童產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
台灣2013年起全面禁止廠商以雙酚A製造奶樽,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昨稱,雙酚A進入人體後約6小時會代謝掉一半濃度,但嬰兒天天喝奶,長期接觸奶樽中的雙酚A仍可能干擾內分泌,動物實驗證實或造成不孕、影響腦部發育等,嬰幼兒器官仍在發育,傷害更大。
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教授林漢華指雙酚A影響人體荷爾蒙及兒童發育,以男性較易受影響如胸部發育似女性,或睾丸偏細等,女性亦有可能提前來經,且增加患卵巢癌風險。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