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延遲公佈業績而自願停牌逾三個月的國農控股(1236),昨日被證監會勒令停牌,懷疑其2015全年、去年中期業績報告、及三張公告包含重大失實、不完整或誤導資料。國農是今年第5間被證監叫停牌的公司。
證監會以《證券及期貨條例》第8(1)條勒令國農停牌,稱其2015年全年業績、2016中期業績、及3篇分別關連交易協議、延遲的收購目標公司全部股權,及與一基金可能進行的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包含重大失實、不完整或誤導資料,因此暫停股份買賣乃屬必要或適宜之舉,符合公眾利益。
國農早於3月28日已自行停牌,理由為其核數師在審核期間,發現一個涉及18.2億元人民幣的銀行賬戶的存在、有關銀行結餘及相關交易的有效性。至上月中,聯交所開出三大復牌條件,但不足三星期,證監已出手勒令其停牌。
根據第8(1)條,若證監會認為有關公司的招股書、通告等載有虛假或誤導性資料,即可引用該例勒令公司停牌。按過往經驗,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公司復牌機會甚微。
近期證監頻頻出手執法,單計今年已以第8(1)條勒令5間公司停牌,包括國農、輝山乳業(6863)、長港敦信(2229)、天合化工(1619)及駿傑(8188),暫只有駿傑能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