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禍重臨?】戒毒島島主:阿爸錫道友多過錫我

【毒禍重臨?】
戒毒島島主:阿爸錫道友多過錫我

腰板挺直、命令簡潔有中氣,70歲的葉陳幔利(葉太),掌管香港最老戒毒島—— 晨曦會福音戒毒中心。在這小島上,不管你是江湖人物、反叛逆子,都會尊敬葉太。近半世紀,由白粉到精神科毒品年代,這位第二代島主分享兩個年代戒毒工作的辛酸和挑戰。「戒毒唔瞓身唔得,宜家回頭我先欣賞爸爸。」接手這份「厭惡性」工作,居然亦令她解開四十年來父女心結。
記者:蘇汝卿 相片攝影:夏家朗 
影片攝影:邱仲權 黃文邦 剪接:魏利民

晨曦島近年增加職業訓練如游泳班、拯溺班、電工班、急救班等,亦設人際溝通、語文、社會課,每星期請不同專業的導師教學員。攝影:夏家朗

午飯後為自由時間,戒毒者可釣魚、健身、踢足球、游泳,拍攝當天學員更到碼頭跳水。攝影:夏家朗

夏天,學員會在天然的澡池沖身,山水特別涼快。攝影:夏家朗

島上生活起居,都仔細分工,由過來人作同工,帶領戒毒者為同路人服務。攝影:夏家朗

虎父無犬女 父直踩毒窟

「常有人問我,在男人堆中工作會不會怕。我說怕甚麼,他們也是人。」葉太從小聽父親的江湖經歷,也遺傳了他的霸氣——六七十年代,葉太父親陳保羅牧師拿著自製戒毒單張,直踩九龍城寨毒窟,勸江湖大佬戒毒。「昨天看到他還在吸毒,今天他已經死去,只用一張蓆捲起屍體,扔到垃圾桶。人是沒有尊嚴的。」1968年,陳保羅牧師創立晨曦會福音戒毒所。「福音戒毒」不靠藥戒毒,在當時社會簡直聞所未聞,政府和教會都不接受:「有些教會領袖跟爸爸說:『如果搞到死人,你要負很大的責任!』」當年外展、輔導、籌錢一腳踢,陳牧師在孤島默默工作四十年,如今香港不少福音戒毒組織的創辦人都是晨曦島的畢業生。陳保羅於2010年逝世,被尊稱為香港福音戒毒之父。

經年吸毒,戒毒者食慾低,味蕾受影響,戒毒期間偏愛煮濃味食物。攝影:夏家朗

晨曦島上演香港對南亞裔足球比賽。自2006年接受南亞裔癮君子,葉太指新人房、宿舍都會分隔華人和南亞人, 以免衝突,但自由時間他們亦常一起玩樂。攝影:夏家朗

「佢地都會唔睬我,窒我嫁!」在男人堆中工作12年,這位第二代女島主笑言要戒掉長氣,唯一秘訣是耐性和愛心。攝影:夏家朗

接手戒毒島 解父女心結 

然而,這位戒毒之父,在葉太心中卻是一個愛道友,勝於家人的爸爸:「自從他開辦晨曦會,對我們很冷落,也沒怎麼照顧,我們都很不開心。」三子女的生日、唸書年級都忘了,葉太早在七十年代到外國讀書、落地生根。2005年,爸爸身體變差,葉太放棄在美國創辦的地產事業,回流香港,接手這門沒人想做的父「業」:「受神的召命,不想他幾十年的心血浪費。」當時陳牧師反對女兒:「他認為一個女人很難做這件苦事。」而正正這一句,令葉太感受到父親,原來疼錫自己。

戒毒挑戰更大 

九十年代中白粉沒落,精神科毒品開始盛行,自2007年吸食人數超越白粉。這位第二代島主,表示現在戒毒更困難:相比六七十年代有固定毒窟,道友多為黑幫,癮君子較易被發現;據2016年禁毒處數據,近一半吸毒者的吸食場地在自己或朋友家中。現在晨曦會主要靠吸毒者自動打來求助:「甚麼背景都有,有些在家吸毒十年,父母都沒發現。」葉太表示來到的多數只剩半條人命:「身體已被破爛掉,以前我們辦游泳班,戒白粉的都會參加;但現在吸冰毒、氯胺酮的,要不斷去廁所,甚麼都不能做,也沒有興趣做任何事。」近年葉太辦職業訓練、多元化活動,更開設兩間社企供畢業學員繼續持守,葉太今年已70歲,每天放工都累倒在床:「有時候我看到成功的個案,我覺得是值得的。」

下集【毒禍重臨?】系列會帶大家深入戒毒島,究竟典癮過程是怎樣的?戒哪種毒品最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