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43歲女病人鄧桂思因聯合醫院開漏抗病毒藥,導致肝衰竭需兩度換肝。醫院管理局調查委員會指出,涉事兩名副顧問醫生警覺性不足,為求盡快完成繁重的工作而開漏藥;公立醫院工作壓力大,醫護人員或養成機械化工作的心態。醫院內醫護人員之間亦溝通不足,未有即時通報家屬。醫管局被多番追問會否懲處兩名醫生,或主動將事件轉交醫委會跟進,均沒正面回應。
記者:陳沛冰 于健民
鄧桂思仍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需靠人工肺維持生命。其長女Michelle及丈夫等數名親友,昨日中午12時多到醫院探望鄧,沒回應記者提問。
醫管局調查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內科講座教授陳德茂稱,鄧去年確診患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炎,今年1月及2月到聯合醫院腎科專科門診求診,兩名診症醫生警覺性不足,沒有向鄧處方預防抗病毒藥。兩人對處理同類個案有足夠知識,也肯定診治鄧時察覺電腦有彈出視窗,提示她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他們也在診症紀錄寫下鄧是乙肝帶菌者。但兩人解釋不到為何開漏藥。
稱診症時間非特別短
陳指根據與兩名醫生接觸及自己臨床經驗,前線醫生為應付大量病人,一貫做法是盡快完成診症。他推斷今次醫生想盡快完成工作的心態,致忽略病人重要資料而開漏藥。
調查委員會另一主席、九龍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劉業添補充,兩次門診診症約12分鐘,診症時間非特別短。他指出,醫管局工作壓力大,醫護人員或養成機械化工作的心態。
陳德茂指,鄧4月1日因乙肝病發入住聯合醫院,當日本身是肝科醫生的部門主管與團隊一起治療鄧,但沒與最初治療鄧的腎科團隊溝通。直至同月5日鄧轉往瑪麗醫院,腎科才知悉事件。醫護人員缺乏溝通,也導致院方與家屬溝通不足。資料顯示,現時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是龔金毅。
Michelle直至4月19日親自向聯合醫院查詢,才知悉開漏藥事件。陳德茂表示,沒證據顯示醫護人員存心隱瞞,但他們低估事件嚴重性,而有管理職責的臨床人員對處理嚴重事故敏感度不足,未能從速應對。醫護人員曾向鄧桂思不同親屬交代病情,導致Michelle感到獲得的資料不足夠。
涉事兩醫生如常上班
陳德茂稱今次是極不幸事件,倡醫管局處理人手不足問題,加強內部溝通,推廣坦誠交代文化,及加強醫護人員處理事故認知。
醫管局代理總監(質素及安全)劉少懷稱,兩名醫生仍執行職務,昨日開記者會是希望向公眾交代事件,顯示該局有高透明度。但對於記者多番追問兩名醫生是否受處分,及該局會否主動將事件轉交醫委會跟進,劉沒正面回應,只指醫管局有既定機制處理,並就事件向公眾致歉。
民主黨黃碧雲批評報告只求甩身,以人手不足解釋事故,沒交代有否懲處涉事醫生,不能接受。她促醫委會跟進調查事件,為病人及家屬討回公道。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稱,醫管局應提升人事懲處的準則和透明度,提升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