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南下出巡的架勢場面無緣得見,倒想起三十年前殖民地時代,有一次在前宗主國首都遇上皇阿媽。不務正業的老飛年輕時是臭飛,去到邊都專攻歌台舞榭,這天買了高文花園芭蕾舞門票,臨開場抵達歌劇院,門口查票的哥哥仔陰聲細氣囑咐,暫時只能在大堂等待,因為皇家成員即將到埗,對不起請體諒讓一讓。於是廁身淑女紳士群中眈天望地,不出三五分鐘果然貴人駕到,一看原來是笑容可掬的皇母娘娘,後面那位是熱心玩樂的瑪嘉烈公主,幾個隨從陪伴拾階而上──沒有走輝煌的大樓梯,走右邊靠近皇家包廂的小側梯,恰好就是我企立的位置,和她們最接近的時候,距離不超過五六呎。那天下雨,我手上還拿着新買的雨傘,奇怪沒有警衛人員命令繳交,如果我忽然孫悟空上身,舉舉手便可以一次過打中兩個鳳頭。
事實上那種穿黑衣戴墨鏡的保鑣,場內場外一個也不見,觀眾亦非常淡定,啟幕前奏《天佑女皇》全體靜立,接下來乖乖欣賞演出,連轉頭仰望包廂都幾乎沒有。唯一顯眼的保安措施,是中場休息包廂牆上的燈光比平時稍亮,背光的人影分不清誰是誰。而且你別以為這個處於台右的皇家包廂好矜貴,皇親國戚不肯賞面光臨的大部份場次,座位是公開發售的,過了十年八年去看蕭菲紀蓮跳《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就坐過一次。角度實在欠佳,有三分二的舞台根本看不見,不但主角出場樓下鼓掌之後才得睹芳容,群舞的構圖也三尖八角,幸好買了另一場台左的票,總算拼湊成完整畫面,可憐那班深宮夢裏人,大概從未看過白天鵝進入台側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