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屋39℃ 住客一日沖3次涼降溫

天台屋39℃ 住客一日沖3次涼降溫

【本報訊】本港公屋供應嚴重不足,輪候時間由平均3年升至4.6年,有近20萬名貧民被迫蝸居籠屋、劏房及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進行一項氣溫調查,結果發現深水埗天台屋和長沙灣板間房最高室內溫度達37℃,比室外高出4℃。有天台屋居民表示,夏季氣溫更可高達39℃,要以洗澡降溫,每月水電費逾千元,期望政府增建公屋,早日安排上樓。
社協上月23至28日於全港12個地區記錄29個籠屋、板間房、劏房及天台屋的室內溫度,結果發現,深水埗天台屋和長沙灣板間房最高室溫達37℃,比室外高出4℃之多。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表示,過去有5年做過同類調查,有居民指「以前5至6月未熱得咁誇張,7月先似火爐,但今年已經好熱」。
一家四口居於深水埗天台屋的何女士表示,日前中午時分的室內溫度更錄得39℃,即使開着冷氣亦至少有30℃;遇上炎熱天氣,在屋內開着風扇也沒有用,「得啲熱風」。她指,應付天氣炎熱惟有以洗澡降溫,「一日沖成3次涼」,每到夏季的水電費每月達1,200元,比較冬季的水電每月約300元,多出3倍,「為咗慳錢,平日好少出街玩,買餸又會等到夜晚先去買,平啲嘛」。

何女士指開着冷氣,天台屋亦至少有30℃。謝榮耀攝

板間房基層流連公園乘涼

她育有兩名幼子,兒子每日中午放學回家都需開冷氣,「12點半開到4、5點就熄,夜晚煮飯都淨係開風扇,到夜晚7、8點開至第二朝」。她又指,開冷氣的同時也要開動風扇,否則不會感覺到涼快,坦言「唔開冷氣完全瞓唔到覺」。她丈夫從事送貨工作,月入1.3萬元,扣除月租約4,000元,高昂的水電費用令她感到難以負擔。她一家輪候公屋將近4年,期望早日成功上樓,有個舒適的地方給小孩成長。
63歲的倫先生現居深水埗板間房,月租1,500元。他表示,由於板間房沒有安裝冷氣機,只能開電風扇消暑,但一到夏天房內溫度就高達33℃至36℃,「成個蒸爐咁」。他稱,一日需洗澡5次降溫,平日寧願流連公園乘涼打鼓,也不願回家,「到夜晚12點,(室內)28℃先返嚟瞓」。
社協調查亦指出,逾七成受訪者表示熱到無法入睡、八成受訪者不滿現時居所,因為炎夏較多木蝨和蚊蟲,又有老鼠和蟑螂,逾一半受訪者表示高溫之下,情緒不穩或脾氣差了和高溫引致其子女熱到無法做功課或溫書。同時,有三成受訪者表示較易病,而且有頭暈、發燒、嘔吐等情況出現。社協今早會到特首辦請願,將有關報告提交予特首林鄭月娥,期望她能做好長遠房屋策略及措施,增建公屋數目,解決劏房戶面對惡劣生活環境的問題。
■記者張文鈴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
【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